Monthly Archives: April 2009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1 Comment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一章 導論 焦山 釋東初著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自序

自序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日 本是我國的東鄰,隔海而居,一葦可航。在今日太空時代,東海更縮小到像洞庭湖、鄱陽湖一樣。中日韓三國的地理位置,彷彿是長江中下游、三江、兩湖諸省區的 關係。而今日從東京到臺北所需時間,好比是京滬道上一段旅程。自然的距離一天天的縮短,由想像而接近事實。天涯比鄰,已成為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最適切的寫 真。我們面對太空時代的威脅,科學的進步,使人類物質生活日新月異。否定觀念,降低人文精神價值;而使人類精神生活,逐漸空虛,倫理瓦解,道德淪亡。今欲 求人倫道德的進步,就不能寄望於物質科學;由於物質科學不講倫理道德,而維護社會倫常的關係,唯一有效的方法,就是人文科學的精神。因此,我們必須迅速在 人文科學發展上作根本著力,始可促使社會文化真正進步。基於這一個觀念,拙著「中日佛教交通史」,即在「發揚人文精神之東方文化,恢復東亞和平」,深信這 是中日兩國有識之士,共同的責任。因為中日兩國,在地理上是隔海相望;在政治上是唇齒相依;在文化上更是脈絡相通。今天我寫這本「中日佛教交通史」,深深 體會到真有「兄弟一家」的感想,中日兩國間,有此悠久深厚的文化關係,實非任何國家所能比擬。 因此,我想在此序言中,陳述我個人幾點常識和淺見,藉以說明中日兩國携手合作,共同努力的 P.020004 新方向! 首先我們要了解,中日兩國不僅同文同種,並且同一佛教信仰。遠在梁陳之際,我國佛教就開始輸入日本,經唐、宋、元、明、清,歷千餘年而不衰。李唐為我國國運極盛的時期,也是佛教文化最盛的時代,從這時起,日本佛教僧侶,便陸續來我國求取佛法! 佛 教傳入日本之後,在極短的時間內,就深入民心,聖德太子攝政後,又大力推行十七條憲法,不僅融和了佛儒及法家的學說,並規定「篤敬三寶」為國民信仰的中 心。自此,歷代天皇便降居三寶弟子的地位,佛教便堂堂正正的成為日本國民的中心信仰,固有的神道教,反淪為佛教附屬地位! 歷經數度遣隋使、遣唐使,及留學僧、學問僧,不斷吸取大唐文化、律令典章制度,以及佛教典籍;不惟使日本開化歷史的過程,縮短了一、二千年歲月,並使日本從幼稚氏族政治,步上中央集權統一國家的大道。 日 本歷代來我國求取佛法的僧侶,雖多達五六百人,但以入唐八大家中之最澄、空海的成就為最大。最澄、空海等不僅從我國高僧研學教義,學習梵文,並由唐携歸大 批佛教經典文物道具,開創了日本天台、真言等宗,完成日本佛教建設的基礎,對於日本國民道德思想影響最深者,亦復為天台,真言兩宗。 入宋日僧中,則以重源、奝然、榮西、成尋等最享盛名。奝然等回國,又携歸宋版書籍及宋版大藏經,遂使日本文化又注入了宋代文化的精髓;尤以禪宗文化,對於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啟發,武家文化的 P.020005 形成,影響最大。此與隋唐文化對日本中古時文化的影響,先後媲美。是故佛教傳入日本,促使日本文化的進步,由草莽野蠻的時代,進入文明階段,遠勝於任何外來文化與學說加惠於日本者! 我 國歷代前往三島弘法的高僧,其人數雖遠不及紀元前後湧入日本的秦漢遺族,直接影響大和民族血統的形成,但以佛教立場而論,往往却因一人之來,光芒千古,給 日本整個國家民族帶來了旋轉乾坤,決定國運的因素。即如奈良時代,傳播盛唐文化的鑑真,以及傳播宋代文化的道隆、祖元,和明末清初之隱元等。這些東渡高 僧,不獨弘揚佛法,傳播中國文化,並把我國文化藝術介紹給日本,使日本文化達到快速的進步,和高度的繁榮。迄今京都、奈良一帶,隋唐文物典型寺院建築,正 倉院中所保存隋唐時代的中國文化、歷史遺物,日本國民無不珍視為國寶。日本在中國文化長期照耀之下所培植的深厚的根蒂,以及佛化教育發芽滋長,始獲健全之 發展,成為今日東亞最進步的國家,步上近代國家的舞臺,譽滿全球! 在 東渡宋僧中,其於日本文化影響最大者,莫過於道隆、祖元等。至今鎌倉一帶所遺存的禪宗文化,不啻為宋僧的心血結晶。尤其是忽必烈襲擊日本時,宋僧又做了鎌 倉幕府最高的參謀。當忽必烈第二次遠征日本時(弘安四年,西元一二八一年),由於祖元日夜祈禱,不但穩定了幕府抗元的決心,並激勵武士堅強不拔的鬪志。在 祖元祈禱文中有「經文一句一字,悉化神兵,濟佑日本,殲滅元寇」之語。祖元的祈禱,果然發揮了無比的力量,在一夜之間,竟爾應驗,海上狂颷突起,忽必烈十 數萬陸海軍團,全遭覆沒。這不僅挽救了日本國運,也為日本保存了國土。這在宋僧雖未達到恢復宋室的宏願,却為宋 P.020006 室報了一箭之仇! 然 而使我們最感到不平的,就是宋僧祖元策動幕府抵抗元朝輝煌的史蹟,在國內未能引起史學家們重視。在日本方面,自德川幕府以後,又遭受國家主義壓抑,使這位 有功於日本,又有助於東亞和平的宋僧史蹟,湮沒不彰。人類歷史上最不公平的事,莫過於此。在此我國為七百年前獻身於中日關係史上之宋僧,大呼不平。我誠摯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中日佛教交通史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3 Comments

十法界

十法界表 佛 妙觉菩萨位 如: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大涅磐) 十 号圆满: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具足:三身、四智、五眼、六通、十种大乐、十八大空、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种大丈夫 相、八十种随形好、三学、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以法界为体(入一切时间和空间)、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智慧无量、为九界导师……更多对佛的描述 大乘等觉菩萨位 如:观世音菩萨、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地藏菩萨、弥勒菩萨等。 尚有一分生相无明未破的菩萨位(古佛倒驾慈航的不计) 如来逆流,如是菩萨,顺行而至,觉际入交,名为等觉。 大乘十地菩萨位 十法云地 慈阴妙云,覆涅槃海,名法云地。 九善慧地 发真如用,名善慧地。 八不动地 一真如心,名不动地。 七远行地 尽真如际,名远行地。 六现前地 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 五极难胜地 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 四焰慧地 明极觉满,名焰慧地。 三发光地 净极明生,名发光地。 二离垢地 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 一欢喜地(如:龙树菩萨) 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楞伽经》中,佛告大慧:大名德比丘,厥号为龙树,得初欢喜地,往生安乐国。 大乘十回向菩萨位 十等法界无量回向 性海圆成,心等法界,含摄周遍,量等虚空,名等法界无量回向。 九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诸法本空,心无缚著,于根尘中,得大解脱,名无缚无著解脱回向。 八真如相回向 即一切法,离一切相,缘生无性,体即真如,名真如相回向。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    上人,名安慈,字度輪,接虛雲老和尚法,嗣溈仰,法號宣化。籍東北,誕於清末民初。年十九出家,廬墓守孝。修禪定,習教觀,日一食,夜不臥。一九四九年 抵香港,成立佛教講堂等道場。一九六二年攜正法西來,在美開演大乘經典數十部。歷年來創辦法界佛教總會、萬佛聖城、國際譯經學院等正法道場多處;美國法界 佛教大學及中、小學等教育機構。          一九九五年六月七日,上人圓寂於美國洛杉磯,慧日遽殞,世人同悲。高僧示寂,風範猶存。上人一生無私之精神,與慈悲智慧之教化,已令無數人改過自新,走向清淨高尚之菩提大道。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