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anuary 2010

距离世博会结束还有277天

作者: 吉井忍 2010-01-27 21:31:32 来源:南方周末 身为一个上海媳妇,我希望中国不走日本的老路暂别“全民迎世博”的大上海,我回到日本东京郊外的老家。偷闲跑去市立图书馆,读起重松清先生的小说《时光胶囊》——1970年代,东京的一群小学生沉浸在大阪世博的热潮中,憧憬着“无比美好”的21世纪。孩子们特意制作了一个“时光胶囊”,放入各自的宝物和“未来之图”后埋在地下,相约成年后再打开。转眼之间,26年过去了。昔日热闹的小学校因生源不足而关闭,大阪世博会也早已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年近四十的小学生们重聚母校,在冷清的校园里挖出“时光胶囊”,近乎残酷地重读当年的纯真理想。“光辉的未来”不过如此,昔日的优等生面临裁员危机,结了婚的同学遭遇家庭暴力,和蔼的班主任早早离世……聚会之后,主人公克也再度造访大阪世博园——“梦想广场”,那里只剩下了“未来的残骸”。当年的世博建筑“太阳之塔”孤独矗立着,镌刻在上的三张脸分别象征过去、现在和未来。建筑背面的“过去”黑着脸,塔顶鎏金的“未来”有些褪色,让克也凝神的是“现在之脸”,它看起来尤其严峻,那是鼓起勇气直面困难时的表情。大阪世博会是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的图腾。1968年东京奥运会的热度尚未退去,1970年的世博会又让举国若狂。“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美国国债持有人”、“可以说‘不’的一流强国”……这些头衔在世博会后逐一降临日本。在这股发展狂潮中,也慢慢涌动起热衷投机、崇尚奢侈、鄙夷传统的暗流,为日后的房产泡沫、贫富分化、低生育率等问题埋下了伏笔。曾让小学生们无比憧憬的未来,最终变成了“失去的十年”。“大家的40岁过得如何?大家幸福吗?”这是班主任在“时光胶囊”里的留言。或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带着同样的问题回望人生,回望上海世博会。身为一个上海媳妇,我希望中国不走日本的老路,相信“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想终将实现。在小说的最后,中年小学生们制作了新的“时光胶囊”,相约十年后再次打开……(作者为自由撰稿人)【南方周末】本文网址:http://www.infzm.com/content/40834    

Posted in 娱乐 | Leave a comment

去國的天才:1977年77歲林風眠的選擇

雖然耄耋之年已近,雖然物是人非, 但是,林風眠,77歲,1977年,還是選擇了離開中國大陸。 讓那些喜歡把墨汁像倒痰盂那樣,潑倒在宣紙畫佈上的大師們,猢猻出把戲吧。 讓畜生們,去欣賞畜生們的偉大吧。 一桌,一榻,一筆,一硯,方丈斗室,瓢飲簞食, 天才,不需要魍魎的圍繞恭維。 魔鬼們在狂歡,肆無忌憚地嘲笑良知和良心,撕心裂肺般地令人作嘔地互相吹捧,大師啊,宗師啊。。。。。。 還好,藝術歷史,還是公正的, 長期而言。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上海:全球頂級城市野戰越野賽場

在地球的任何一個大城市,很難找到這麽優良的城市越野賽場 全城幾乎都是每個5分鐘車程,不是碰到突然的彎道,就是碰到炮彈坑,爆破山等越野障礙。 而且,有莫名其妙的,心事重重的行人,勇往直前的自行車小分隊和英勇無比的助動車突擊隊,不斷歡快地穿梭著。。。。。。 我到過號稱世界上倒數最窮的孟加拉,那邊的越野環境,和上海比起來,太幼稚了。 强烈建議在上海,舉辦世界性越野車,越野摩托車大賽。 太匹配了。  

Posted in 娱乐 | Leave a comment

四念處

四念处   在佛教中,一般解脱道的修行方法有三十七道品。在三十七道品中,最重要的有四念处与八正道。   四念处是指四个安顿心念的处所,又称为四念处观。为什么把它称为四念处观呢?因为它并不纯粹在于修定,而是以智慧用四种法观察四念处来破除四种颠倒,故称为四念处观。   四颠倒:因为我们先执著有我,故进一步执著我是常的、乐的、净的,在佛法中称为颠倒想。世间人有四种不正确的知见,称为四颠倒,它们是:常、乐、我、净。   四法: 四念处: 四种念: 四颠倒:   不净--身念处--观身不净--净:执著身心是干净的。   苦 --受念处--观受是苦--乐:执著世间有快乐。   无常--心念处--观心无常--常:执著世间有一个永恒的我。   无我--法念处--观法无我--我:执著有一个我。   四念处是在身、受、心、法这四个处所,以不净、苦、无常、无我四法的正念,而生起智慧的观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以达到破除我们执著的净、乐、常、我四个颠倒。破除四颠倒后,我们就不会有贪爱与忧愁,众生之所以有种种忧愁,有各种贪瞋痴,就是执著常、乐、我、净。   四念处观行的修法:   一、身念处:   行时知行,住时知住,坐时知坐,卧时知卧,心中了了分明。既是说在日常生活中,修行者对于行、住、坐、卧,一举一动,内心对这些行动,要了了分明。   我们凡夫俗子,心念粗,行时不知行,坐时不知坐,打个比方说:刚才站起来时,你哪一只脚先走?刚才你走进庙宇时,哪一只脚先踏进来,你知道吗?在修身念处时,我们要知道身体在做些什么?我们的心念很微细,不容易观察到,而这四念处中,身体的行动最粗,最容易感受到。修身念处时,不作任何事物,每天从行、住、坐、卧中去观察。经过一段时日,对于自己行住坐卧的身体行动就会很清楚,了了分明。   接下来对于自己在看东西,吃饭,穿衣等动作,要保持一心。所谓的一心就是刚才我的心想这样,现在我的心也是这样。修身念处的人要一心的观察身体的行为。不只是这样,他更应该坐禅。坐禅时身体不动,呼吸是最粗的动作,最容易观察到它。我们观察呼出吸入的气息,它的长短,是呼出的气息长,还是吸入的气息长?是呼出的气息短,还是吸入的气息短?它们是冷或是暖的等等,都要用心觉察它。我们更要观察气息入体内,出来有进去,对呼吸要了了觉知。观行、住、坐、卧及出入息,并没有观身不净。四念处中身念处是观身不净,因为众生执著其身是干净的,我们对于自身有爱染心,执著它;不只是如此,我们对于他人之身,也有爱染与执著,故有淫欲之念,故应修四念处中的观身不净来破除之。   修学观身不净应从内身观察起,从头顶到脚跟,观察我们的皮、骨、肉、毛发等,这一切没有一样是干净的;九孔常流出唾、涕、大小便等都是不干净的,所以我们要天天冲凉。冲凉后就以为它干净,然后对它起爱执,越看越干净。如果我们能深一层的去观察:皮肤有污垢,皮肤内的血肉是腥臭的,肮脏的;肉内的骨头是没什么好看的。如果你要看的话,可以到市场看肉摊上的猪肉、牛肉、羊肉,它们和我们是没什么两样的,我们身体皮肤内的包装就是这么一回事,但是我们从未想过,天天冲凉,频频照镜子,认为很满意,这就是我们执著身体是干净的。   坐禅使心安定下来后,用心观察自身的皮肤、血肉、骨骼……至于身内的大小肠里消化过的食物,都是污秽、肮脏的;我们的五脏六腑,没有一个是干净的。如此观察,我们对身体的爱执就会消除,就不会认为自己的皮肤是滑嫩的,身体是漂亮的,头发是乌黑美丽的等等。   此外是观外身--他人的不净,这要从观死尸中去破除对他人身体的贪爱与执著。观死尸(九想观):从一个人死后,观察他到变成骨灰的过程:   先从人死(死想)后,尸体会膨胀(胀想);不久变成红一块,白一块,青一块(青瘀想);慢慢的尸体生脓(脓烂想),会变坏、腐烂(坏想);尸体上流出的血散布在这里那里,一团血涂(血涂想);到了一个时候,有鸟、虫来啄吃(虫啖);尸体就会被撕破而不成人形,只剩下筋骨,更进一步,连血涂都没有了,只剩下一副骨头(骨锁想);尸体暴露在旷野中久了,筋肉与骨头都分散,后来骨头变成象从海中拾起来的螺一样白。经过长年累月的风吹雨打太阳晒,骨头变成碎开来的枯骨(散想),乃至最后变成尘土,与土壤混合在一起。   相信大家都知道,人死后最终是这样的,有人说那儿有一只老虎,我不走过去,它绝不会咬死我;但人生下来就是在等死,你我都无可奈何的一步步走向死亡之路,丝毫没有选择的馀地。佛陀说众生的分段生死是即可悲又可怜的事,由不得我们做主,死后身子变坏,剩下白骨一堆,最后与尘土同住!   修学四念处中的观身不净,是以观察死尸,以达到认清楚世间的真相。这个真相是:我们的身体是由皮肤、毛发、爪甲、血肉、骨骼,五脏六腑组成的,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最终是会变坏的,是不值得我们贪爱与执著的,身念处就是要如此这般的观察。   二、受念处:   受念处是观察六根与外境接触时身心所产生的感受。它可分为身受:苦、乐、舍受;心受:忧与喜受,共五种。   身念处中的身体我们可以看到,但很多人对受念处中的感受是不知不觉的。这个受不止是感受到现在是快乐或是苦恼,还要感受到不苦不乐的情形。比如风吹来,皮肤感受到凉爽;坐在那儿脚痒,感受到哪一部分痒,痒就是苦受。又比如喜欢拍照的人,在拍照时闪光灯照到眼睛,强烈的灯光使眼睛受苦--身苦,但他喜欢拍照--心喜。   对于受我们要去知道它,觉察它。如果一个人对于观察身体还不清楚,他观这个受一定没办法完成。我们必须对于身体的行、住、坐、卧的行为很清楚之后,才进一步观察身心的感受,我们必须要知道这个感受是从六根而来,如风吹来身体感受之;听到声音是从耳根感受到。如人坐禅时,听到公鸡啼,耳根感受到,如果当时观察到那只是耳根感受到刺激,就完了,是身受苦,心是不苦不乐受。若他想:“真是岂有此理,我坐禅,你来吵我。”那他就生起贪瞋痴,心在受苦了。   又比如有很大的炮声,耳朵受到刺激,受不了,耳根受苦;有些声音,好像人声,耳根听惯了,听了很舒服,那就是乐受;反之噪声使我们耳朵与心受苦;有时寂静无声,那我们的耳朵就没有感受了。此受会生起,当然也会消失,所以当我们观察受的生起时,要知道它是从耳朵或眼睛来,它怎样的灭掉,都要知道。接下来我们要保持一心住在受念处,一心观察它,慢慢地就会发觉有受皆苦,因为受源源不绝而来,我们身不由己,不能做主的缘故。当我们可以很细微的观察受后,就可以继续观察心。   三、心念处:   当我们感受到外境时,心在作用,这个知觉的心,我们要知道;但是我们往往会在知觉的心上加入贪、瞋、痴等种种烦恼,我们也要觉知;乃至这个心念是否专注在禅定或散乱等,我们也都要念念觉知这个心识所在之处。   比如在静坐时,突然听到声音,耳识在作用,耳朵在感受。我们要观察到心在耳朵作用,然后又跑到头脑中想,我们要觉知它。这样的慢慢观察就会发现:原来我们的心念在六根(眼、耳、鼻、舌、身、意)中跑来跑去,很快地生灭。佛陀说世间上生灭最神速的是我们的心念,最容易观察到无常,所以在四念处中佛陀教导我们观心无常!   四、法念处:   法念处主要的是指法尘。法尘是:心中念一、二、三、四……。心中的念就是法尘。当念“一”时,心知道念“一”,就是心识。念“一”时心识知道念“一”;念“二”时心识知道念“二”,……。没念“四”时,心识不知道,还没念“五”时,心识不知道。念“一”时,心识就生灭一下,念“二”时,心识就生灭一下,所以我们的心识念念在那儿生灭而觉知。古代开悟的禅师说:“念念不相到。”意思既是说:我们的前心念与后心念毫不相干,互不相到。而每一念的法尘组成凡夫所以为的心,其实它不是心,那是法尘。我们的法尘有很多,每每想东想西,想要骂人的心想等等,都属于法尘。   在这些法尘中,心念处最先要观察的是五盖。五盖是贪、瞋、睡眠、掉悔及疑。因为一个人要修定、修慧,这五盖会掩盖住他,使他没有定力,没有智慧,故观法念处时,要观察我们是否有此五盖的烦恼?它是从何来?从何灭?它生灭的原因?我们应如何使它不生?假使我们用心观察,慢慢的就能掌握消除五盖的方法,它就会消除掉,那我们就不会再怀疑佛法,对它深信不疑了。   观察五盖后,接下来是观察五蕴。我们身心的一切活动都包含在五蕴当中。法念处不止指法尘,它还包括一切法。五蕴包含一切有为的生灭法,世间的一切法没有一样不在生灭,所以观察法尘时是要观察它的生灭,从中发现一些事实。   在观法念处时,除了观察五蕴外,还要观察另一些法,那就是六根与六尘。六根与六尘接触后会产生什么后果?我们都要了了分明。比如在静坐时,心念集中在耳朵,我们就去听声音,要觉知这个过程。过一会儿,我们的心念又去观察景物,对于这些心念转移的过程,我们要知道,更要了了分明。我们要注意六根与六尘为我们产生了一种结缚,既是我们的烦恼从六根与六尘中源源不断的生起;十二因缘中说明,如果一个人没有六根,他就没有“受”,所以我们的“受”时从六根而来。观察这个受后,接着观察心,再观察受的来源是从六根与六尘接触而来,我们要了了分明这个受的生起。一旦你看到它的生起、再灭掉,那么我们的贪瞋痴很快就会消灭。为什么这么讲呢?打个比喻:以声音来说,有人骂你一句“他妈的”粗话,你闹起烦恼,骂人、打人、与人过意不去等,如果你当时很冷静,以智慧观察,听后就会发现:因为我的耳朵与声音接触后,就产生   “他”、“妈”、“的”这些声音的分别心。你也会发现原来外面有声音,你里面有耳根,它们接触后生起受,生起心识;然后你就会发现到,原来是法尘这个罪魁祸首添加一些烦恼进去,使你做出反应或反击。当你发现到这一点时,你就懂得如何放下,使它不再生起来。我们凡夫听声音后,闹起烦恼来,就只会怪外面的人,绝不会怪自己内心有这个烦恼。   如果有人说:“You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上海玉佛寺2009年9月05日第十届居士班筆記 | Leave a comment

耆那教 Mahavira

印度耆那教的素食传统 2009年05月09日 中华素食网 【字体:减小 增大】【在线投稿】【推荐给好友】  耆那教是印度一个小宗教团体,约有0.4%印度人是耆那教徒。所有的教徒都是素食者。根据考古证明,耆那教可能出现在五千到八千年前的印度河流域,现今巴基斯坦一带的居民仍有信众。耆那教建立了最全面的素食规范,而且素食传统沿袭了八千年之久。 耆那教将植物也视为一种生命形式,并给素食主义做了个严格定义,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实现非暴力的素食主义。他们的素食饮食方式是一个基本没有饮食缺陷的成功楷模。 耆那教为印度古老的宗教信仰之一。从思想和行为实行非暴力。诚实、不偷窃、所有人类一律平等、慈爱、素食等,都是他们非暴力理念的显现。有关古耆那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五千到八千年前,印度河流域的莫汉佐达罗和哈莱潘文明。因此耆那教徒是世界上最早实行素食主义的人群。 耆那教认为生命体有五种感觉,即触觉、味觉、嗅觉、视觉和听觉,这些是生命体最根本的官能。宇宙中所有的生命体都是按照其所属的不同感官来分类的。 1.       最低级的生命体是那些仅仅拥有一种感官的生命,即触觉,例如植物;2.       两种感官–触觉及味觉,比如蚯蚓;3.       三种感官–触觉、味觉及嗅觉,如虱子;4.       四种感官–触觉、味觉、嗅觉和视觉,如蚊子5.       最高级的生命体则拥有所有的五种感官,如人类、哺乳动物和动物王国中的大部分成员。 出现在不同生命体中的各种感官是严格地按序排列的,即:触觉是最主要的感觉,听觉则是在进化阶段最后被发现的。基于这种生命分类的方式,单单拥有一种感官的生命体就是植物类,是唯一允许作为人类的食物的。因此植物饮食可以实现他们的非暴力。同时,他们认为即使植物也有生命,所以耆那教严格地规范植物性饮食范围。包括:禁止食用某些蔬菜和水果、限制购买某些产物、饮食时间和时机的限定、禁食和推荐的工作等。 首先看看他们对植物饮食的限制:1.       禁止食用在地底下生长的蔬菜和水果(根茎植物)是耆那教徒的一个共同法则。因此为了获得这类的蔬菜和水果,人们必须从根部拔起植物,如此一来就毁坏了整个植物,并且破坏其根部附近的微组织,还有可能伤害到土地里的蚯蚓等小动物。2.       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只有在其自然成熟并准备落地时才能采摘,或者等它们从树上掉落后才采收。如果要从树上直接采下来,只能采摘必要且不浪费的数量。3.       谷类,诸如小麦、稻米、玉米、豆类等,要在作物或豆荚已干燥且死时才能采得。4.       为了取得木材或作其它用途而砍伐绿色树木是被绝对禁止的。(这确实是远古时代的环保先例,即使现代文明社会都无法很好地实践。)5.       正统的耆那教徒每两周禁食两次,分别在阴历月圆和新月周期的第八和第十四天进行。有些人甚至禁食三次,包括了两个阴历周期的第五天。在禁食期间,耆那教徒只食用谷粒做成的食物,不食用任何蔬菜或水果。现代的耆那教徒已经不那么严格遵守上面的规定了,他们为了方便也吃地底下大部分的蔬菜,例如马铃薯、萝卜等等。但大部分耆那教徒不食用洋葱和大蒜,因为这些食物气味很重,会让人昏昏欲睡,属于堕性食物。 耆那教对蔬菜和水果的限制1. 无花果科中的五种果实,在耆那教徒的文献中称为五不食,是不允许吃的。现代生物科学已证实这些果实不但透过黄蜂来授粉,并且还有黄蜂在其花房中产卵。基本上黄蜂的生活周期是在无花果中完成的。母黄蜂将卵产在瘿花(无花果科)中就死了,卵在无花果中成熟后,就变成雄性或雌性黄蜂。无花果中储存着剩余的黄蜂卵及尸体。2. 不吃多籽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茄子和番石榴。这些水果和蔬菜经常被发现是蠕虫的宿主,几年前,有位素食者进行了一项试验,他选择了非常干净且光滑的茄子和番石榴,表面没有斑点或损伤,外表看不出有的蠕虫渗入,却发现果实里面已经有蠕虫进驻。现代学术界认为昆虫在蔬菜或水果开花的时候便在其中植入了卵,卵被封闭在这些水果、蔬菜内部并在里面长为虫,因此表面上看来没有蠕虫,但实际上已经满是虫子了。3. 不食用白花椰菜和绿花椰菜。田地四周成长的细小飞虫,很容易被困在这两种蔬菜的叶面上,有时候不管怎么清洗都不能将它们清除。4. 不吃蘑菇和菌类植物。蘑菇和菌类的生长环境不卫生、易滋生寄生虫。5. 不食用蜂蜜、醋、糖蜜和酒。6. 还有一些蔬果,切开时会渗出浆液,且果肉看起来像肉,他们都尽量避免。(例如榴莲等)7. 耆那教徒食用甘蓝、菠菜、白菜等蔬菜时,要逐片拨开并认真清洗,因为叶片之间可能寄生虫。 耆那教对饮食时间和时机的限制1. 食物只能在白天有日照的时间烹煮及享用。严格耆那教徒在日出前或日落后是不烹煮或进食任何东西的,甚至不饮用水。在夜间烹煮食物会因为火而杀死许多生物,例如飞虫。还有许多其他的小动物藏在木头里也有可能因为黑天看不到给烧到,一个杀生,另一植物混进荤物无法再食用了。晚餐后很快上床睡觉是很不健康的习惯,在日落前吃饭比较适当。2. 每天的食物必须是新鲜的。在日光下烹煮的食物必须在当天吃完,而煮熟的食物不允许过夜。 耆那教对水及乳制品的限制1. 水必须用三层的手织绵布过滤。棉布湿润的时候相当于一个棉垫,水会透过表面张力穿透。滤过水之后的棉布要在井水或河水中清洗,以便把活的生物归回它栖息的地方。2. 只有依以下规定制造或准备的乳制品才可以食用。(1)挤奶之前,母牛有小牛的话,应该允许小牛在期望的母奶产量范围内吮吸三分之一的量。(2)挤出的奶要在48分钟内加热煮沸三次,并在24小时内食用完。(3)必须是使用上述刚煮沸后的新鲜奶,在24小时内食用完毕。(4)不允许喝酸奶和吃奶酪这些被视为不新鲜的食物。 耆那教对职业也有严格规定,耆那教徒不得从事暴力相关的工作,商人需经营非暴力商品,如谷类、布、碗、珠宝等。不可经营皮革、动物的角、骨头、象牙、丝及其他动物制品。不可开屠宰场或经营屠宰事业。 至今为止,耆那教的素食传统和观点可以说是最完善的非暴力典范。他们的素食主义涵盖任何一个生活的细节和习惯之中。感谢古代耆那教先驱对人类环保、素食和发展爱心所作的贡献,也提醒我们要仔细选择食物,懂得护生护己,并发展微细的爱心 转自:中华素食网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vegan.com/2009/welcome_to_china_vegan@20090509075611.htm 耆那教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fylfot(swastika)。 耆那教(Jainism),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古老宗教之一,有其独立的信仰和哲学。始创人为笩駄摩那(Vardhamana (梵语: वर्धमान)),前599年—前527年),他早于佛教的始创人释迦牟尼出生,耆那教的中心教义主要由他建立。 目录 [隐藏] 1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上海玉佛寺2009年9月05日第十届居士班筆記 | Leave a comment

天朝豈容質疑?!:新西兰《英文先驱报》:小心“汽车社会”压垮中国

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第一,土地制约。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都成了“停车场”。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节约用地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1/3。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耗费土地资源的“汽车轮子上的国家”?   第二,能源的制约。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超过50%的水平,按2020年预计13.4亿人口计算,中国将保有6.9亿辆汽车。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时期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向汽车社会迅跑的制约。   第三,环境制约。汽车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6.9亿辆,就意味未来废弃排气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在日本,虽然汽车普及率很高,但东京等大城市公共交通十分发达,人们普遍利用公共交通上下班。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车族”倾向少开车或不开车,尽量选择附近商店进行购物,以至于远离住宅区的大型商业设施经营者惊呼“汽车社会在日本消失了”。其实,汽车社会在日本并没有消失,只是人们增高了开车出门的门槛,降低了以拥有豪车显摆身份的兴趣。欧美日这些汽车社会“先行国家”的新动向,值得中国深思。   (新西兰《英文先驱报》1月20日)   蕞爾南太平洋小島,居然置評天朝? 居然用倭寇比擬天朝? 活得不耐煩暸啦 偉大 光榮 正確。。。。。。 拿懂伐拉。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奧黑爲何這麽戇?:奥巴马猛批高院政治献金裁决

美国最高法院周四以5票对4票的结果,取消了针对企业和工会为美国政治竞选提供资金而设置的最高限额。美国总统奥巴马周六严厉批评高等法院的裁决,认为这有损美国公众利益,是对民主本身的打击。美国总统奥巴马:“这项裁决为数额无限的为特殊利益服务的金钱打开了大门,渗入我们的民主,给特殊利益说客新的优势,打造数百万美元的广告,说服民选官员,或惩罚反对他们的人”奥巴马认为这项裁决是特殊利益集团的巨大胜利,并誓言一定以立法方式作出回应。这项裁决推翻有63年历史的判例,该判例规定政府可以禁止企业和工会从自己财库中拨出资金,为竞选广告买单。但最高法院多数法官认为,旧有法规违反宪法的言论自由权利。   戇伐? 呵呵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蓮花生大士

蓮花生大士   古印度邬金国人,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和释迦牟尼佛的身口意三密之应化身,为利益末法时期之众生而受生于人间。公元 莲花生大士 八世纪,应藏王赤松德赞迎请入藏弘法,他以密宗法术一一收服藏地凶神邪崇,使之立誓拥佛法,并与堪布菩提萨埵建立桑耶寺。他还教导藏族弟子学习译经,从印度迎请无垢友等大德入藏,将重要显密经论译成藏文,创建显密经院及密宗道场,发展在家、出家两种僧团制,奠定了西藏佛教的基础。因此,莲花生大士被认为是藏传佛教初兴之时的大阿阇黎,开创了藏传佛教。藏人非常敬爱莲花生大士,因此称他为“咕噜仁波切”,意为“宝上师”或“珍贵的上师”,或有时称他为“白玛卡拉”或“白玛炯涅”。   莲花生大士是过去、现在、未来三时诸佛之总集。有关这位大士的传记有无数种,其中主要以「佛语」和「伏藏」的形式出现,这里我们按伏藏传记来叙述。   《文殊大幻网续》中说︰   「祥瑞佛陀莲花生   持有遍知智能库   此王还持大幻术   以及佛陀五种姓。」   这一预言应验于西方乌谛雅那国。   在乌谛雅那国的东、南、北三方,各有一片大海。西南方与罗刹地较近处有一座海岛,岛上有一株佛陀加持过的莲花树,树上长满五颜六色的花蕾,从极乐世界无量光佛,心部的金色「啥」字中,射出一支金刚杵,正中树上的花蕾,结果花中生出了一个八岁左右,生来相好,手持金刚杵和莲花的小孩,这便是一切如来佛语的主宰,无量光佛的化身。   这个化身对天空和海岛的众空行母讲解深奥正法期间,正好当地的国王安扎菩提没有王子,国王为此倾尽国库,向三宝致供品,还派人前往大海探取如意摩尼宝。在探宝回来的路上,佛教大臣特瑟那津首先拜见这位化身。随后国王也拜见了这位化身,并收为养子,请至王宫,起名莲花生,又名海生金刚。   这位化身被迎请坐于摩尼宝的宝座上。这时,天空下起了衣食珠宝雨,满足了所有人的需求。这位年青化身进入王宫后,用各种嬉戏使无数化机得到了异熟。他还娶空行母持光女为妃,并以佛教教义来治理乌谛雅那国,被封为顶髻王。但他觉得治国并不能完成伟大的利他事业,所以向父王提出退出王位的请求,但未获允准。   一次, 莲花生趁玩耍之机,故意让手中的天杖脱手,砸死了魔臣的儿子,同时超渡了   他,但却因此被流放至寒林。期间,他在寒林坟、欢乐坟、索萨洲等地作禁行,接受了制伏魔鬼空行母和静命大师的灌顶,起名先达拉奇达。   在前去达那郭夏海时,他用密宗空行母之语修行,降伏了海中的众空行母们。在粗变林地区作禁行时,他还亲见了金刚亥母,得到加持,调伏了海里的龙和天空中的星曜辰宿。三处勇父和众空行母赐予了他成就,并起名为威猛金刚。   此后,他前往金刚座,在那里示现了种种神通。人们问他是谁,他便回答说︰「我是自然佛陀。」但没有一人相信,反而大肆污蔑他。他看到这种情形,认为已无停留的必要,遂往萨河尔国,投入扎巴哈德大师门下出家为僧,起名释迦森格。   他把瑜伽续闻修了十八遍,亲见了该续的所有智能本尊。当他向秘密智能空行母比丘尼全喜女请求灌顶时,被空行母变成一个「吽」字,吞入腹内,在腹内得到内、外、密的全部灌顶,而后从密轮生出,洗净了三种罪孽。   他还从八大持明处得到八种修法。从佛密处得到《幻化续》等,并在天竺很多学者和成就者那里学到显、密及所有学问。无论何种正法,他只要学一遍便能掌握。有些正法甚至还未修,就已萨河尔国国王圣典持的女儿曼达拉瓦公主是一位具空行母性相的女子,莲花生大士将她摄受后,作为修行者的明妃,领至玛拉德嘎岩洞,修了三个月的长寿法。后来依怙无量寿佛亲临此地,为他作灌顶,作了与无量寿佛完全一体的加持,赐予了一千一百万种长寿续,使他得到寿命自在持明的成就,修成无生无死的金刚身。因能亲见到智能本尊,故又起名为爱慧,得到了异熟持明的果位。   之后,他去调伏萨河尔国。在该国,王臣将他推入火中焚烧时,显示神通,将燃烧的油化成一片海,海中生出一株莲花树,自己盘坐于花之上。众人见他如此神通,十分敬仰,纷纷加入佛门,进入了不退地。   为调伏乌谛雅那国,莲花生又去那里化缘,被当地认识他的居民和魔臣投入燃烧的旃檀木大火中。结果他再次显示神通,将烈火化作海洋,海中生出的莲花树上,盘坐着他们夫妇二人,并在众生身上幻变出标志轮回普渡的颅骨念珠,又名莲花颅骨珠。他在当地作了十三年的国王福田,普弘佛教,赐予佛语集的正法,使众生得到了异熟。国王夫妇等有缘者还得到了殊胜持明的果位,得名为莲花王。   正如《行对境幻化经》中所预言的那样,莲花生为了调伏阿育王,又化成一个叫旺波德的比丘,使阿育王得到了不退地的信心,他还用一夜时间,在南瞻部洲建造了一千万座珍藏如来舍利的宝塔。设法调伏或赶走了不利于佛教的具有力量者 扩展阅读: 1.(参见《西藏历史文化辞典》及《福德海》) 2.莲师讲义 http://hi.baidu.com/%B9%E3 http://baike.baidu.com/view/22388.htm?func=retitle

Posted in 上海玉佛寺2009年9月05日第十届居士班筆記 | Leave a comment

中国工会网扩建项目一期工程 成交金额:670万元

中国工会网扩建项目一期工程(网站改版、内容管理、站内检索、统计分析)成交结果公告TC099R72   采购人名称:中国工会网络中心采购项目名称:中国工会网扩建项目一期工程(网站改版、内容管理、站内检索、 统计分析)招标编号:TC099R72成交结果确定日期:2009年12月25日成交金额:670万元成交供应商名称:北京中软宏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交供应商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55号中软大厦A座2层,10081 招标采购代理机构:中招国际招标有限公司项目联系人:陆欣电话:010-62108160 http://www.mof.gov.cn/mof/xinxi/zhongyangbiaoxun/zhongbiaogonggao/200912/t20091230_254406.html

Posted in 娱乐 | Leave a comment

Jan19 2010:Dr. Martin Luther King Day

Dr. Martin Luther King Day Third Monday in January   "We will not resort to violence.We will not degrade ourselves with hatred.Love will not be returned with hate." ——Dr. Martin Luther King, Jr. Click here to listen to the famous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