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August 2012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食馬麥宿緣經第九白話翻譯p543-p545

佛说食马麦宿缘经第九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六通神足。佛告舍利弗。过去久远世时。佛名比婆叶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在槃头摩跋城中。与大比丘众十六万八千人俱。王名槃头。与群臣,庶民[庶民:百姓],清信士,女[【清信女 】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女子,梵语叫做优婆夷。 [佛学常见辞汇 – 陈义孝编]]。以四事供养比婆叶如来及众。终已无乏。 【白话】(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那时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名大比丘们在一起,都是阿罗汉,具备六种神通。佛对舍利弗说,过去长远世代的时候,那时有佛名叫比婆叶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在槃头摩跋城中,和大比丘十六万八千人在一起。大王名叫槃头,和大臣们,百姓,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优婆塞和优婆夷,以衣服、饮食、卧具、 医药等四事供养比婆叶如来及众,始终没有缺乏。 【经文】尔时城中。有婆罗门。名因提耆利,博达梵志,四围典籍。亦知尼揵算术及婆罗门戒。教五百童子。王设会。先请佛。佛便默然许之。王还具馔。种种浓美及设床座。氍氀毾[登*毛]。办已毕。王执香炉。于座上长跪启曰[启:禀告]。今时已到。唯愿[希望]屈尊。时比婆叶佛。见时已至。便敕[命令]大众。著衣持钵。当就王请。大众围绕。往诣王宫。就座[坐到某人的位子上去]而坐。王即下食[下食:准备食物]。手自斟酌[斟酌:往杯盏里倒酒供饮用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陶潜《移居》 ]。种种肴膳[=饭菜]。 【白话】那时城里,有一个婆罗门名叫因提耆利,是个博学通达的梵志,(通晓)各种典籍,也懂得尼揵算术及婆罗门戒。教导五百个童子。国王设了宴会,先邀请比婆叶佛,佛默许同意。国王就回去准备了食物,有种种香浓美味,还敷设了胡床座具,铺设了精细的毛布。一切都准备好了,国王手持香炉,在座位上直身而跪禀告道:现在时辰已经到了,希望屈尊莅临。这时比婆叶佛,看见时间已经到了,就命令大家,穿上僧衣,拿着钵,应当来接受国王的邀请。大家都围绕着佛,前往拜谒王宫,按照各自座位坐下。国王立刻准备食物,亲手给佛安排各种饭菜。 【经文】尔时有一比丘。名曰弥勒。时病不行。佛及大众。食已各还。还时皆为诸病比丘请[请:请求]食。过梵志山。梵志山王见食香美。便兴妒嫉意曰。此髡头沙门。正[正:恰好]应食马麦。不应食此甘馔[精美的饭食。]之供。告诸童子。汝等见此髡头道人。食于甘美肴膳不。诸童子曰。尔[尔,我,我们]实见。此等[此等:这种]师主[主,教主]。亦应食马麦。 【白话】那时有一个比丘名叫弥勒,当时生病没有同行。佛和大家吃完以后,各自回来。回来时都为生病的比丘们请求了食物。经过梵志山时,梵志山王看见食物香甜美好,便生出了嫉妒之心说,这些秃头的沙门,只应该吃马麦,不应该食用这样精美的饭食。。于是对诸位童子说,你们看见这些秃头的修道之人,吃精美的饭食没有?童子们说,我们确实看见了。这些人的老师教主,也只应该吃马麦。 【经文】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山王婆罗门不[不=否]。则我身是。尔时五百童子者。今五百罗汉是。尔时病比丘弥勒者。则今弥勒菩萨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兴妒嫉意。言是辈不应食甘膳。正应食马麦耳。及卿等亦云如是。以是因缘我及卿等。经历地狱无数千岁。今虽成佛。尔时残缘。我及卿等。于毗兰邑。故食马麦九十日。我尔时不言与佛马麦。但言与比丘。以是故。我今得食捣麦。人以卿等[人以卿等=以卿等人]加言。当与佛麦故。今日卿等。食著皮麦耳。于是世尊。说宿缘偈言: 【白话】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的山王婆罗门吗?那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的五百童子就是今天的五百罗汉。那时生病的比丘弥勒,就是今天的弥勒菩萨。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生出嫉妒之心,说他们这些人不应该食美味食物,只配吃马麦罢了。你们也说(应该)像这样。因为这个因缘,我和你们都在地狱经历无数千年的时光。今天虽然成了佛,那时残存的因缘,让我和你们在毗兰邑吃了九十天的马麦。我那时没有说给佛吃马麦,只说给比丘们。因为这个缘故,我今天能够吃到捣过的麦子。因为你们这些人更加放言,应该给佛吃马麦的原故,所以今天你们吃带皮的麦子。在那时世尊宣说宿缘偈子道:  【经文】我本为梵志  所学甚广博  教授五百童  在于树园中  在比叶佛世  形[形,显露,显示,转译为明显,公然]骂诸比丘  不应食粳粮[粳粮:米粮]  正应食马麦  汝等童子说  实如师所道  并及此等师  亦应食马麦  以是因缘故  义受地狱苦  尔时残余殃  亦五百比丘  婆罗门时请[请=情,情况]  当会此兰邑  与卿食马麦  九十日不减  因缘终不朽  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佛道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自说先世缘  【白话】我本来是个梵志啊 学识非常广泛博达 在树园中啊 教授五百名童子 在比叶佛在世的时候啊 公然咒骂比丘们 不应该食用米粮啊 只应该吃马麦 你们这些童子都说啊 确实就像老师说的那样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说婆罗门女旃沙谤佛缘经第八 白話翻譯p540-p543

佛说婆罗门女栴沙谤佛缘经第八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六通神足。除一比丘。阿难也。佛告舍利弗。往昔阿僧祇劫前。尔时有佛。号名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时在波罗奈国。与大比丘六万八千众。皆是罗汉。 【白话】(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那时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名大比丘们在一起,都是阿罗汉,具备六种神通,除了一个比丘,就是阿难。佛对舍利弗说,过去阿僧祗劫前,那时有佛,佛号名叫尽胜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世尊。[这些佛的称谓,建议保留,不翻,比较妥当]当时在波罗奈国,和六万八千名大比丘,都是罗汉。[P540] 【经文】舍利弗。尔时尽胜如来。有两种比丘。一种比丘。名无胜。一种比丘。名常欢。无胜比丘者。六通神足也。常欢比丘者。结使未除。尔时波罗奈城。有长者名大爱。有象马七宝[(一)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大智度论卷十等谓七宝即:(一)金。(二)银。(三) 琉璃,又作琉璃、毗琉璃、吠琉璃等。属青玉类。(四)颇梨,又作颇胝迦,意译作水精(晶)。指赤、白等之水晶。(五)车渠,又作砗磲。经常与码瑙混同,概 指大蛤或白珊瑚之类。(六)赤珠,又称赤真珠。(七)码瑙,]。资财无极。大爱长者有妇。名曰善幻。端正无比。两种比丘。往来[交往,交际。《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其家。以为檀越。善幻妇者。供养无胜比丘。衣被饮食。床卧医药。四事[.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无乏。供养常欢。至为微薄。何以故。无胜比丘。断于诸漏。六通具足。常欢比丘。结使未尽。未成道故也。常欢比丘。见无胜比丘偏受供养。兴妬[妬=妒,原文是“妬”,p540]嫉意。横生诽谤曰。无胜比丘与善幻通。不以道法供养。自以恩爱供养耳。 【白话】舍利弗啊,那时的尽胜如来,有两种比丘,一种比丘名叫无胜,一种比丘名叫常欢。无胜比丘,具备六种神通。常欢比丘,还没有断尽烦恼。那时的波罗奈城,有个长者名叫大爱,有象,马,(一)金。(二)银。(三) 琉璃,(四)颇梨,(五)车渠,又作砗磲。(六)赤珠,(七)码瑙等七宝,资财无数。大爱长者有妻子名叫善幻,端庄正直没有能够相比的。这两种比丘,都和他家里交往,把他家作为施主。善幻这个妇人,供养无胜比丘,衣服被子饮食,床铺卧具医药,四事都从不缺乏。在供养常欢时,却非常微薄。为什么呢?因为无胜比丘,断除了一切烦恼,具备六种神通。而常欢比丘,烦恼没有除尽,没有圆成圣果的缘故。常欢比丘见无胜比丘受到特别的供养,心里生出嫉妒,于是凭空诽谤说,无胜比丘和善幻私通,不是凭借道法互相供养,自己凭借情爱来供养。 【经文】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尽胜如来弟子常欢者不。即我身是。欲知善幻妇人者。则今婆罗门女名旃[原文是“旃”,p540]沙者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无故诽谤无胜罗汉。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中。受诸苦痛。今虽得佛。为六师等。诸比丘众。漏尽未尽。及诸王臣民。清信士女。说法时。以余殃[留下的祸殃]故。多舌[巧舌如簧,能说会道,好搬弄是非。建议保留“多舌”称谓]童女。舞盂起腹。来至我前曰。沙门何以不自说家事。乃说他事。为汝今日独自乐。不知我苦耶。何以故。汝先共我通。使我有娠。今当临月。事须酥油。养于小儿。尽当给我。 【白话】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尽胜如来的弟子常欢是谁吗?那就是我的前身。要知道妇人善幻,就是今天名叫旃沙的婆罗门女。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无故诽谤无胜罗汉,因为这个罪过,在无数千年里,在地狱中,忍受各种痛苦。今天虽然成佛,在为六种外道等,诸位除尽烦恼和未除尽烦恼的比丘们、以及各位国王大臣民众、清信士[【清信士 】 受三归五戒并具有清净信心的男子,梵语叫做优婆塞。]、清信女说法时,因为留下祸殃的缘故,有一个多舌童女,用盆放在肚子上使得腹部鼓起,来到我的面前说,沙门为什么不自己讲讲自己家的事,反而都说别人的事呢?因为你今天独自欢乐,不知道我的痛苦啊。为什么呢?你先前和我私通,使我有了身孕,现在就要临盆,这事需要酥油来供养小孩,你都应该给我。 【经文】尔时众会。皆低头默然。时释提桓因。侍后扇佛。以神力化作一鼠。入其衣里。啮于盂带。忽然落地。尔时诸四部弟子及六师徒等。见盂堕地。皆大欢喜。扬声称庆[称庆:道贺]。欣笑无量。皆同音骂曰。汝死赤吹[赤吹:凭空诬陷,赤口毒舌]罪物。[断于此处较好]何能兴此恶意。诽谤清净无上正真。此地无知。乃能容载如此恶物也。诸众各说。是时地即为劈裂。炎火涌出。女便堕中。径至阿鼻大泥犁中。大众见此女现身堕泥犁。阿阇世王便惊恐。衣毛为竖。即起叉手长跪白言。此女所堕。今在何处。佛答大王。此女所堕。名阿鼻泥犁。 【白话】那时与会的大众,都低头沉默不语。这时释提桓因,在佛的身后扇着扇子伺候佛。他用神力化成一只老鼠,进入童女的衣服里,咬断了系盆的带子。那个盆忽然落到地上。那时四部弟子们和六师外道徒众等,见到盆掉到地上,都非常欢喜,高声道贺,无比的欢笑,都同声咒骂说,你这个该死的赤口毒舌罪孽的东西,怎么能产生这样的恶毒意念。诽谤清净无比的正直之士。这里的大地没有知识,还能容纳载荷这样恶意的东西。众说纷纭时,这时大地立刻劈裂开来,涌出炎热的地火,这个女人就堕落在其中,一直掉到阿鼻大地狱中。大家看见这个女人现世之身落到阿鼻地狱中。阿阇世王十分惊恐,衣服和汗毛都竖了起来。立刻合十直身而跪对佛说,这个女人堕落的地方,现在在哪里。佛回答大王说,这个女人堕落的地方,名字叫做阿鼻地狱。 【经文】阿阇世王复问佛。此女不杀人。亦不偷盗。直[直:只;仅仅 [only] 不可,直不百步耳。——《孟子·梁惠王上》 ]妄语。便堕阿鼻耶。佛语阿阇世王。我所说缘法。有上中下身口意行。阿阇世王复问。何者为重。何者为中。何者为下。佛语阿阇世王。意行最重。口行处中。身行在下。 【白话】阿阇世王又问佛说,这个女人没有杀人,也没有偷盗,仅仅妄语,就要堕到阿鼻地狱中吗?佛对阿阇世王说,我所讲的因缘法理,有上中下(区别的)身,口,意的行为。阿阇世王又问,这其中哪些是重,哪些中等,哪些是下呢?佛对阿阇世王说,意业最重,口业居中,具体的行为在下。 【经文】阿阇世王复问佛。何以故。佛答曰。身行粗[粗;刚刚]现。此事可见[可见: 可以看见。《易·乾》:“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口行者。耳所闻。此二事者。世间所闻见。佛语大王。意行者。设发念时。无闻见者。此是内事[内事:内心的事情,内心的意念]众行。为意钉所系。王复问佛。意不可见。云何[云何:怎么样]独[独:唯独]系意钉耶。佛答王曰。若男子女人。设欲身行杀盗淫者。先当思惟。朝[朝:拜见]中人[中:合适,恰当]定。何时可行也。思惟何处可往。 【白话】阿阇世王又问佛,这是为什么呢?佛回答说,身体的行为刚刚出现,这个事情就可以看见。嘴里的话说出来,耳朵就能够听见。这两件事,世间的其他人都能够看到听到。佛对大王说,意念作用的,设使发起意念之时,没有能够看见和听见的人。这是内心意念的各种德行,被系在如同钉子的意念上。王又问佛说,意念不可以看见,怎么样唯独系在如同钉子的意念呢?佛回答大王说,假如男子女人,如果打算亲身去做杀,盗,淫的事情,先是必当思考,选择确定恰当的对象,什么时间能够行动,思考什么地方可以去 【经文】佛复语王。夫人作行。先心计校。然后施行。是故系于意钉。不在身口也。佛复语王。是口行者。欲行口行时。先意思惟。若在大会。讲论法时。若在都坐[都坐:也可亦作“ 都座 ”。 1.政事堂。 魏 晋 时大臣商议政事的地方。]断当[断当:商订]律时。设问我者。我当违反。彼说此间非是已事。若有是语者。我当反之。此受他意气[意气:情绪]故。作是语耳。若行此三事不著者。复更作计[作计:打算]。当往斗[斗,古同“逗”,逗引。]之。曰彼欲杀汝。破[破:揭穿]汝坏[坏:杀害]汝。汝当随我语。莫信他人。若作此两舌者。成于虚伪。灭其正法。命终之后。堕于泥犁。佛语王。是故口行系于意钉。不系身口。王复问佛。何以故。佛答王曰。身三口四。皆系意钉。意不念者。身不能独行。是故身口系意钉。于是世尊。即说偈曰 【白话】佛又对国王说,人发生行为,先在心里打算,然后才施诸行动。所以根源在于如同钉子的意念,不在于身体和言语。佛又对王说,那些犯口业的人,打算发生言语行为时,先在心里思考。倘若在一个大会上,讲经论法的时候,如果在商议政事的地方商订法律的时候,如果他质问我,我就辩解。如果他说这种话,他说这个事情不是他自己的事,我就反驳他,(并且)说这样的话:这是他受情绪影响的缘故。如果这三件事都没有效果,又更加打算,就前往逗引他,说他想要杀你,揭穿你,杀害你。你应当依从我的话,不要相信其他的人。如果做了这样两舌的事情,变成为虚假伪戾,灭绝正法,生命终结之后。堕落到地狱。佛对国王说,所以口业与如同钉子的意念相连,不决定于身体和言语。国王又问佛,这是为什么呢?佛回答国王说,身业的杀盗淫三者,口业的妄语,两舌,绮语,恶口四者,都决定于如同钉子的意念,意念不思考的话,身体不能够单独行动,所以说身业口业都决定于如同钉子的意念。于是世尊说偈:  【经文】意中熟思惟  然后行二事  佯惭于身口  未曾愧心意  先当惭于意  然后耻身口  此二不离意  亦不能独行  【白话】在意念中思考成熟啊 然后身体和言语行事。 假装在身体和言语上惭愧啊 却没有从心里意念觉得惭愧 应该先在意念上觉得惭愧啊 然后对自己身口业觉得羞耻 这两件事都离不开意念啊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佛说地婆达兜掷石缘经第七白话翻译[龙藏小乘单译经佛说兴起行经卷下p539-540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过去世。于罗阅祇城。有长者[长者:年纪大、辈份高的人 伤长者之意。——《战国策·燕策》 为长者折枝。——《孟子·梁惠王上》 ]名曰须檀。大富多饶。财宝象马七珍[七珍:梵语sapta ratna^ni。即七种珍宝。(一)又称七珍。指世间七种珍贵之宝玉。诸经说法不一,阿弥陀经、大智度论卷十等谓七宝即:(一)金。(二)银。(三) 琉璃,又作琉璃、毗琉璃、吠琉璃等。属青玉类。(四)颇梨,又作颇胝迦,意译作水精(晶)。指赤、白等之水晶。(五)车渠,又作砗磲。经常与码瑙混同,概 指大蛤或白珊瑚之类。(六)赤珠,又称赤真珠。(七)码瑙,深绿色之玉,但异于后世所称之码瑙。法华经卷四则以金、银、琉璃、砗磲、码瑙、真珠、玫瑰为七 宝。[称赞净土佛摄受经、无量寿经卷上]]。僮仆侍使。产业备足。子名须摩提。其父须檀。奄然[犹奄忽。指死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终制》:“先有风气之疾,常疑奄然。聊书素怀,以为汝戒。]命终。须摩提有异母弟。名修耶舍。摩提心念。我当云何设计不与修耶舍分。须摩提复念。唯当[当:应该]杀之。乃得不与耳。须摩提语修耶舍。大弟[大弟:对朋辈中年龄小于己者的亲切称呼。 三国 魏 应璩 《与侍郎曹长思书》:“聊为大弟陈其苦怀耳。”《北齐书·元文遥传》:“ 文遥 尝谓 思道 云:‘小儿比日微有所知,是大弟之力。’” ]。共诣耆阇崛山。上有所。论说去来[去来: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修耶舍曰可尔。须摩提。即执弟手上山。既上山已。将至绝高崖头[头:物体顶端]。便推置崖底。以石塠[落也]之。便即命绝。 【白话】(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那时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名大比丘们在一起,都是阿罗汉,具备六种神通。只除了一个比丘,就是阿难。那时,佛告诉舍利弗,从前过去的年代,在罗阅祗城,有个年纪大辈分高的人名叫须檀。非常富有,有各种财物,珠宝、大象、马和金,银,琉璃,水晶,砗磲,赤真珠,玛瑙等七种珍宝,还有各个年龄段的仆人侍者,财产家业齐备充足。须檀的儿子名叫须摩提。他们的父亲须檀去世后,须摩提有个异母的弟弟名叫修耶舍。须摩提心想:我应当怎么样预设计谋不和修耶舍分享家产呢?须摩提又想,只应该杀掉他,才能够不给他。须摩提对修耶舍说:亲爱的弟弟我们一起去往耆阇崛山上,上面有个地方议论说明过去未来。修耶舍说好啊。须摩提就拉执着弟弟的手上山。已经登上山以后,带领(他)来到非常高的悬崖的顶端,就把弟弟推到山崖底下,用石头砸他,修耶舍就死了[P539]。 【经文】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长者须檀者不。则今父王真净是也。尔时子须摩提者。则我身是。弟修耶舍者。则今地婆达兜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贪财害弟。以是罪故。无数千岁。在地狱中烧煮。为铁山所塠。尔时残缘。今虽得阿惟三佛。故不能免此宿对。我于耆阇崛山经行[经行:在一定的直线距离缓慢专心地往返步行。阿含辞典 – 庄春江居士编],是佛法专有名词,建议保留不翻]。[应断此处]为地婆达兜举崖石长六丈广三丈。以掷佛头。耆阇崛山神。名金埤罗。以手接石。石边小片。迸堕中佛脚拇指。[应断此处比较恰当]即破血出。于是世尊。即说宿命偈曰 【白话】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当时长者须檀吗?他就是今天我的父王真净。那时的儿子须摩提,就是我。弟弟修耶舍,就是今天的地婆达兜。”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贪图钱财谋害了弟弟,因为这个罪过的缘故,在无数个千年里,在地狱被[此处原文没有说明是什么东西在烧煮他,所以最好按照原文翻译]烧煮,被铁山捶打。今天虽然已经成佛,那时残留的因缘,也不能免除这个前生的对头。我在耆阇崛山经行,被地婆达兜举起山崖上的长有六丈,宽有三丈石头,用来掷向佛陀的头部。耆阇崛山的神,名叫金埤罗,用手接住石头,石头边上的小碎片,迸裂掉下来,砸中佛的大脚趾,当时就破皮出血。于是佛就说了一个关于宿命的偈子: 【经文】 我往以财故  杀其异母弟  推著高崖下  以石塠其上  以是因缘故  久受地狱苦  于其地狱中  为铁山所塠  由是残余殃  地婆达下石  崖片落伤脚  破我脚拇指  因缘终不朽  亦不著虚空  当护三因缘[据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二一载,欲成就妙行,有时、处、众三种因缘,即:(一)时因缘,谓五浊不增时,一切有情具大威德,好修诸善。于彼时,无诸浊恶, 其人虽不乐为妙行,而亦自然能行。(二)处因缘,谓人生‘中国’,其性聪敏,志意调柔,能修善业,不生邪见,其人虽不乐为妙行,亦自然能行。(三)补特伽 罗因缘,补特伽罗,梵语pudgala,意为众生。谓妙行之众,其性和雅,能修善业,如住律仪。亲近此妙行之众,其人虽不乐为众善,亦自然能行。]  莫犯身口意  今我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说此先世缘  【白话】我以往因为贪财的缘故啊 杀害异母的弟弟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賢愚因緣經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五十p669-p685白話翻譯

善事太子入海品第五十[龙藏贤愚因缘经p671](1)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僧。围绕说法。尔时贤者阿难。见提婆达多。于如来所。常怀嫉妒。驱饮[p. 410, [8] 飲=欲【元】 【龍】 飲 P.671,21]醉象。推山镇[镇,压也]佛。种种方便。欲得危害。然佛慈心。常有矜愍。于罗睺罗及提婆达多。视之一等无有差别。        【白话】        我听闻的是这样的:那时[我听佛这样说,那时],佛住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和大比丘僧围绕而演说佛法。这时贤者阿难,见到提婆达多,在佛陀的居处,一直心怀嫉妒,他驱使醉象、推山上巨石压砸佛,用种种手段想加害佛陀。然而佛一直以慈心,恒常具有矜悯,把提婆达多与自己的儿子罗睺罗一样看待没有差别。         【古文】        贤者阿难。睹其如是。常怀惋怅[p. 410, [9] 怨恨=惋悵【宋】【元】【明】 【龍】 惋悵 P.671,24][犹惆怅:伤感;愁闷;失意]。思惟[=思量]在意[在意:留意,放在心上]。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叹说是事。佛告阿难。提婆达多不但今日兴[兴:造,做]恶于我。宿世之时亦伤害我。然我于彼常慈念[慈念:出于慈爱的关心]之。贤者阿难即白佛言。不审世尊[p. 410, [10] 宿世=世尊【宋】【元】【明】 【龍】 世尊 P.671,28]。提婆达多。亦为伤害。尔时慈愍。其事云何。愿具说示。        【白话】        贤者阿难看到事情像这样,心里常常怀藏惆怅[惆怅郁闷],思量留意,便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感叹地说起这件事。佛告诉阿难:“提婆达多不仅现在对我造作恶行,过去世中也一直要加害我,但我始终出于慈爱地关心他。”贤者阿难随即对佛说道:“不知过去世时提婆达多也曾加害您,但世尊慈悯他,这是怎么一回事呢?愿世尊为我们详细宣说。”        【古文】        佛告阿难。过去久远。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此阎浮提。有一国王。名曰勒那跋弥。(此言宝铠。)[p. 410, [12] (晉言寶鎧)本文=(晉言寶鎧)夾註【宋】【元】,=(此言寶鎧)夾註【明】 【龍】 (此言寶鎧) P.672,1]领五百小国王。有五百夫人婇女。皆无有子。王便祷祠诸天日月山海树神。经年[经过一年或若干年]历纪[(3).经历一纪。极言历时之久。古历法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范伯传》:“天运歷纪,千岁一至。”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