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June 2009

极难见到的释迦牟尼佛12岁.25岁等身像(见者皆解脱)

极难见到的释迦牟尼佛12岁.25岁等身像(见者皆解脱) 2008-02-10 22:08 分类:默认分类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图片介绍:印度菩提迦耶正觉塔内之殊胜释迦牟尼佛像。        此尊佛像供奉于佛陀金刚座后的正觉塔内,与大昭寺的释迦牟尼12岁等身像觉沃佛之殊胜是一样的。  著名的印度菩提迦耶二十五岁佛等身像,我们的世尊是多么的慈悲、庄严和漂亮!此像是释迦牟尼佛在世时亲自指导塑造,亲自加持的三尊无与伦比的等身像之一,与佛真身无二无别,具有不可思议的巨大加持力,凡见之者如睹世尊真容,必定解脱!   现八岁、十二岁等身像于松赞干布时期分别由尼泊尔赤尊公主;大唐文成公主带往西藏,分别供奉于小昭寺和大昭寺,其中大昭寺供奉的十二岁等身像被称为“觉 沃佛”,最为著名。而此尊二十五岁等身像被供奉在佛成道菩提树旁菩提迦耶大塔之中。因远在印度,内地汉藏众生甚为难见,故更显得弥足珍贵!                 《華嚴經》十地菩薩贊釋迦牟尼佛偈     (每天诵一遍功过恒河沙)  釋迦無上尊     具一切功德     見者心清淨     回向大智慧 如來大慈悲     出現於世間     普爲諸衆生     轉無上法輪 如來無數劫     勤苦爲衆生     雲何諸世間     能報大師恩 寧於無量劫     受諸惡道苦     終不舍如來     而求於出離 寧代諸衆生     備受一切苦     終不舍於佛     而求得安樂 寧在諸惡趣     恒得聞佛名     不願生善道     暫時不聞佛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拉薩大昭寺供奉之覺沃仁波切,釋迦摩尼佛12歲等身像

釋迦摩尼佛12歲等身像 點擊:1711次 拉薩大昭寺主殿內供奉著一尊享有世界上最為罕見之尊榮的釋迦牟尼像。 釋迦牟尼在世時,弟子們為使他的真容傳之后世,特請工匠替他造了4尊8歲等身像和4尊12歲等身像又稱覺沃佛。因為釋迦牟尼的奶母等人從旁指導,故造像與 其本人酷肖。據藏文古籍《松讚干布遺教》記載,印度國一達爾瑪巴拉為感謝中國國王資助他擊潰入侵者,使佛法重放光明,特將其中一尊釋迦牟尼12歲等身像奉 送給中國國王。松讚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時,唐太宗將這尊像作為嫁粧,由都城長安送抵拉薩,此后,這尊佛像便與藏傳佛教共榮辱 。 藏族人認為它珍貴,不僅僅是因為它的曆史價值和文物價值,最重要的是認為見到這個佛和見到2500年前的佛祖沒有區別。在為這尊佛像建造的大昭寺周圍,每天都有虔誠的人們禮拜的身影。   據《甘珠爾》記載,覺沃仁波切是釋提桓因命天匠毗首羯摩,依悉達多太子十二歲形象,用天界五寶鍛鍊成 范,色如熟金。一手作定印,一手作觸地印,相好莊嚴。法界眾生若有能目睹聖像者,即種下“見解脫”因緣,具足一切見、聞、念、觸之功德,將來必能解除三毒 痛苦,成就佛道。成像后,先由諸天神迎請供奉天界,約一百多年。爾后諸智慧空行母,又將其迎請至西方鄔堅,住五百年。又后以神變力,住天竺金剛座寺再五百 年。 及至天竺法王達摩波羅在位時,覺沃佛像至拉薩,供奉于拉薩大昭寺內。1409年黃教開創者法王宗喀巴在傳昭法會上,為佛像獻上五佛冠,使其成為報身形相。 佛像不期長出許多再生舍利子,每于重大曆史事件發生前都有奇異預兆。 唐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佛像至拉薩,供奉于拉薩大昭寺內。1409年黃教開創者法王宗喀巴在傳昭法會上,為佛像獻上五佛冠,使其成為報身形相。佛像不期長出許多再生舍利子,每于重大曆史事件發生前都有奇異徵兆。 藏傳佛教弟子最信仰、最崇拜此像,把它作為最大的精神支柱,稱此像為覺沃仁波切。“覺沃”意為至尊,“仁波切”意為珍寶,即師尊大寶之意。在每個虔誠的藏人心中,都有同樣一個願望,用自己的身軀丈量朝聖之路,到勝地大昭寺頂禮覺沃仁波切,以種下解脫的因緣。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十六章 北宋時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歐陽修之日本刀歌

歐陽修之日本刀歌曰: 「昆夷道遠不復通,世傳切玉誰能窮,寶刀近出日本國,越賈得之滄海東,魚皮裝貼香木鞘,黃白 P.370 間雜鍮與銅。百金傳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傳云其國居大島,土壤沃饒風俗好,其先徐福詐秦民,採藥淹留草童老。百工五種為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前朝 貢獻屢往來,士人往往工詞藻,徐福行時書未焚,逸書百篇今尚存,令嚴不許傳中國,舉世無人識古文。先王大典藏夷貊,蒼波浩蕩無通津。令人感激坐流涕,鏽澀 短刀何足云。」

Posted in 图书 | Leave a comment

第十五章 五代時中日佛教之交通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十四章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2

第六節 對日書道藝術之影響 顯示頁碼 關閉頁碼 回目錄 菩薩處胎經寫本 日本書道,淵源於中國,誠如張隆延先生云:「中華書道,域外唯東鄰日本學人懃探消息;唐宋以還,駸駸日益」(註一)。 「日本國內宿儒志師,志究商量,積歲終身,著述弘揚,光前名世」(同上)。日本本無文字,西元第四世紀時始從新羅人王仁傳入論語千字文。因此便以漢文成為 日本通用文字;而文章、寫經等亦都以漢文為主,是為促進日本書法發達的主因。文章、寫經不但是一種作述,也是一種美術作品。重視文字的巧秀,故寫經事業愈 流行,則書道亦隨之日益發達。因此,佛教全盛的奈良時代之日本書道,可說以寫經為其代表。日本最古之寫經,即為京都智恩院所藏菩薩處胎經四帖,是為欽明天 皇十三年冬十月傳入的。此經卷為西魏大統十六年(五五○、欽明天皇十一年)陶仵虎所書寫,書風為隸體帶有楷體,比之敦煌出土古寫本還要古。此雖為日本現存 最古之寫經本,但非出自日人手筆。日人最初手抄之經典,當以聖德太子於推古天皇二 P.314 十一年(隋煬帝大業九年,西元六一三年),手抄之「聖德太子御筆法華經義疏」四卷。其書法則楷書行書相交,間亦雜有草書,其書風筆調,則仿六朝隸楷體裁,似與北魏之造像銘有所淵源。其次法隆寺舊 P.315 藏之日本現存最古寫經本「金剛場陀羅尼經」(天武天皇十四年丙戊六八六書寫者),酷似歐陽通之書體,猶有六朝之風。此經雖在日本所抄寫,但筆錄似乎即出自朝鮮赴日之僧侶手筆。此外大和長谷寺千體佛之銘文書風,亦與此略同(註二)。 書 寫經典為大乘佛法十法行之一,在印刷技術尚未發達時,盛行抄寫經文。初時或係專由寺院僧侶及私人抄寫,後來由於經文書籍之大量輸入,一般民間人亦多喜讀佛 書典籍。因此,日本朝廷為欲促進日本文化,提高國民知識水準,故設立國家機構,專司經管抄寫經書人才,以期使中國文化普及民間,例如聖德太子曾學書法,聖 德太子傳曆記其事云:「即賜文筆書法,日別習書數千字,三年以後,學王右軍書,時人大異」(註三)。推古天皇十年(六○二年)會選派書三十四人隨從百濟僧觀勤學習書法」(註四)。推古天皇十八年(六一○年)「高麗僧曇徵,法定赴日作紙墨」(註五),這對日本書道的發展,更有幫助。由於漢文經典輸入,以及書道之漸趨發達,這對日本文化之發展及其影響,均有極顯著之貢獻。 聖德太子於推古十二年(隋文帝仁壽四年,西元六○四年),親製十七條憲法,推古十九年著「勝曼經疏」,推古廿一年著「維摩經疏」,推古廿三年著「法華經疏」。顯都受書道精神鼓勵而成。 聖德太子攝政後,為建設中央集權統一國家,遣使通聘隋唐吸收中國文物典章,制定大寶養老律令。在律令制下中央政府設有堂管書教之書博士教書生之書法。養老令規定式部省轄下大學寮及國書寮,前者設有書博士二人掌教書法。後者設有寫書手二十人,以掌抄寫書史之類(註六)。書博士必取學術優 P.316 長者,書學生則以寫書上中以上者聽貢(註七)。由於養老令規定考秀才明經、進士、明法、貢舉人、貢人等均須帖答各科應考經選。(註八)於此可知當時書法已相當發達,而朝廷對書法極為重視;特在大寶令所制定大學書法之教授。 日人書家對中國王右軍之書法,極為欣賞。右軍書帖傳入日本,顯與唐僧鑑真東渡有關。天平勝寶六年(唐玄宗天寶十三年),鑑真東渡,曾據有王右軍真蹟行書一帖及小王(獻之)真蹟行書三帖(註九)。據天平勝寶八年(西元七五六年),六月廿一日東大寺獻物賬載有聖武天皇、光明皇后禮聘時之信幣物中有羲之書法及草行書等共二十卷。此書法二卷之卷數如次: P.317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一 二十五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二 五十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三 四十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四 五十四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五 三十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六 四十一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七 四十六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八 四十四行 搨晉右將軍王羲之草書卷第九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

第十四章 唐代文化對日本之影響1

中日佛教交通史 蔡序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先史以前中倭之關係 第二節 吳越先民最早之東渡 第三節 中國文化之東漸 第四節 近世偉人之遠見 第二章 先秦以前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從民族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從考古學上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從古代朝鮮看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從古代海流看中倭之交通 第三章 周秦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周代中倭之交通 第二節 秦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徐福東渡之航路 第四節 神武天皇並非日本人民 第五節 徐福是否為神武天皇 第四章 漢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一節 日本史書與我國正史之比較 第二節 兩漢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三節 曹魏時代中倭之交通 第四節 日本國號來源與倭音讀法 第五節 秦漢先民對日文化之貢獻 第五章 南北朝時與倭之交通 第一節 南朝與大和朝廷之交通 第二節 中國文化對日本之影響 一、漢文學之輸入 二、工藝技巧之輸入 三、佛教經像之輸入 第六章 聖德太子新政與篤敬三寶 第一節 聖德太子之新政 第二節 發揚佛教獎勵藝術 第七章 隋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第一節 隋日通使之往來 第二節 遣隋使及文化之移植 第三節 歸化人策動大化之革新 第四節 隋代文化對日之影響 第八章 唐代中日佛教之交通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Daily Philosophy |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