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September 2012

大正一。二六上『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巡禮佛聖跡升天的经文白话翻译

大正一。二六上『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巡禮佛聖跡升天的经文白话翻译 『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說到巡禮佛的聖跡,如(大正一‧二六上 )說:    「佛告阿難:汝勿憂也!諸族姓子常有四念,何等四?一曰:念佛生處,歡喜欲見,憶念 不忘,生戀慕心。二曰:念佛初得道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三曰:念佛轉法輪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生戀慕心。四曰:念佛般泥洹處,歡喜欲見,憶念不忘, 生戀慕心。阿難!我般泥洹後,族姓男女,念佛生時功德如是,佛得道時神力如是,轉法 輪時度人如是,臨滅度時遺法如是。各詣其處,遊行禮敬諸塔寺已,死皆生天,除得道者 」。 白話翻譯:佛告訴阿難:你不要憂愁!各位善男信女常常應有四種懷念,是哪四種呢?第一種:懷念佛陀出生的地方,歡欣喜悅想要看見,懷念記住不要忘卻,產生想念不忘,嚮往崇敬的思想;第二種:懷念佛陀剛剛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地方,歡欣喜悅想要看見,懷念記住不要忘卻,產生想念不忘,嚮往崇敬的思想;第三種:懷念佛陀講經說法的地方,歡欣喜悅想要看見,懷念記住不要忘卻,產生想念不忘,嚮往崇敬的思想;第四種:懷念佛陀入滅的地方,歡欣喜悅想要看見,懷念記住不要忘卻,產生想念不忘,嚮往崇敬的思想。阿難!我入滅以後,善男信女,懷念佛陀在世時候,像這樣的善行善心的功德;佛獲得無上正等正覺的時候,像這樣的神通力;講經說法的時候,像這樣如同船渡人過大海那樣度化人出离世俗脱离生死,;臨近涅槃的時候,像這樣遺留的教法。分別拜謁了那些地方,遍歷修行禮拜崇敬那些佛塔,佛寺以後,除了獲得道果的以外,死後都投生天界。 1,【族姓子】梵语kula-putra。音译矩罗补怛罗。又作族姓男。即所谓‘善男子’,为对信佛、闻法、行善业者之美称。印度有四姓阶级,生于四姓中之婆罗门大族之子弟,乃于诸姓中为最胜,故称族姓子。此外,族姓子一般指在家信男,然亦有用于对比丘之称呼。对于妇女,则称族姓女,即指善女人。[增一阿含经卷十九、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经卷中、 正法华经卷一、 大日经疏卷五](参阅‘善男善女’4879) 2,功德:【功德】功是指善行,德是指善心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木槍刺腳因緣經第六白話翻譯p531-537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木槍刺腳因緣經第六白話翻譯p531-537  佛说木枪刺脚因缘经第六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祇竹园精舍。与大比丘僧五百人俱。世尊晨旦。著衣持钵。与五百比丘僧及阿难围绕。共入罗阅祇城乞食。家家遍至。见此里[里:街坊]中。有破刚[刚:坚硬]木者。有一片木。[此处应断]长尺二。迸[迸:断裂]在一边。于佛前立。佛便心念。此是宿缘。我自作是因。自当受之。众人闻见。皆共聚观。大众见之。惊愕[惊愕:吃惊而发愣;非常震惊。《战国策·燕策三》:“ 荆軻 逐 秦王 , 秦王 环柱而走,羣臣惊愕。”]失声[失声: 不自主地发出声音]。佛复心念。[此处应断]今当现偿宿缘。使众人见信。[此处应断]解殃对。不敢造恶。 【译文】(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一次佛在罗阅祇竹园的精舍中,和五百位大比丘僧在一起。世尊在清晨的时候,穿好衣服,手拿钵,被五百比丘僧以及阿难围绕,共同进入罗阅祇城中乞食。僧团走遍各家各户,看到有个街坊之中,有些残破坚硬的木头。有一片木头,长一尺二,断裂在一边,在佛身前竖立。佛便心里想:这是宿缘。我自己造作的这个因,应当自己承受它。众人听闻看见,都围在一起观看。大众见到这种景象,吃惊而发愣,不自主地发出声音。释迦牟尼佛又心里想:现在应当现在偿还以前的因缘,使众人看见并相信,化解信祸害和相对应的果报,不敢造做恶业。 【经文】佛便踊在虚空。去地一仞。木枪逐佛。亦高一仞。于佛前立。佛复上二仞三仞四仞。乃至七仞。枪亦随上七仞。世尊复上高一多罗。枪亦高一多罗。佛复上乃至七多罗。枪亦随上。立于佛前。佛复上高七里。枪亦高七里。佛复上高十里。枪亦如是。佛复上高一由延。枪亦随之。佛[无此字,532页上6]复上七由延。枪亦上随之。佛于空中。化作青石。厚六由延。纵广十二由延。佛于上立。枪便穿石。出在佛前立。佛复于空中。化作水。纵广十二由延。深六由延。于水上立。枪复过水。于佛前立。佛复于空中。化作大火。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于焰上立。枪亦过焰。至佛前立。佛复于空中。化作旋风。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于风上立。枪从傍边斜来趣佛前立。佛复上至四天王宫殿中住。枪亦来上至佛前立。佛复上至三十三天上辟方一由延瑠璃石。佛于上立。枪亦来上在佛前立。佛去后。四天王相告曰。佛畏此木枪。枪亦逐不置。皆共佥然[佥然=都,皆]不悦。从三十三天化去。至焰天。焰天化去。至兜率。兜率化去。至涅摩地。涅摩地化去。至婆罗尼蜜。婆罗尼蜜化去。至梵天。木枪从三十三天。以次来上。乃至梵天。于佛前立。诸天皆相谓曰。佛畏此枪。[此处应断]舍走。然枪逐不置。尔时世尊。与梵天。说自宿缘法。从梵天还。至婆罗尼蜜。婆罗尼蜜下至涅摩罗地。涅摩罗地下至兜率。兜率下至焰天。焰天下至三十三天。三十三天下至四天王。四天王下还至罗阅祇。所过诸天。皆为说宿缘法。枪亦复从上下至罗阅祇。佛亦为罗阅祇人。说宿缘法。佛与比丘僧。出罗阅祇城。枪亦寻佛后。国人尽逐佛出城。佛问众人。汝等欲何至。众人答曰。欲随如来看此因缘。佛语众人。各自还归。如来自知时节。阿难问佛。如来何以遣众人还。佛语阿难。若众人见我偿此缘者。皆当闷死堕地。阿难便默然。世尊即还竹园僧伽蓝。自处己房。敕诸比丘。各自还房。各受教还房。阿难问佛。我当云何。佛语阿难。汝亦还房。阿难即还。佛便心念。是缘我宿自造。必当偿之。[此处应断]即取大衣。四叠襞[襞:折叠衣裙 ]之。还坐本座。佛便展右足。木枪便从足趺[趺 同“跗”。脚背 [instep] ]上下入。彻过入地。地深六万八千由延。过此地至水。水深亦六万八千由延。过水至火。火高六万八千由延。至火乃燋[=焦]。当尔时。地六反震动。阿难诸比丘。各自心念。今此地动。枪必刺佛脚也。佛被刺已。苦痛辛痛疼痛断气痛。阿难即至佛所。见佛脚刺枪[刺枪疮。P533上]疮。便闷死倒地。佛便以水洒阿难。阿难乃起。起已礼佛足。摩拭佛足。呜[此处是原文是呜,不是鸣][呜:叹息感伤]佛足。[此处应断]涕泣堕泪曰。佛以是脚。行至树下降魔。上至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世尊金刚之身。作何因缘。为此小木所害乃尔。佛语阿难。且止。[此处应断]勿忧涕泣。世间因缘。轮转生死。有是苦患。阿难问佛。今者疮痛增损何如。佛语阿难。渐渐有降。舍利弗将诸比丘僧。来诣佛所。稽首佛足。礼已一面住。舍利弗问佛。不审疮痛增损云何。佛报舍利弗。疮痛渐渐有损。尔时比丘众中。漏未尽者。见此疮。皆悲唤号泣曰。世尊大慈[慈,533页下11]。无物不济。而云何有此痛缘也。佛语此等比丘。且止莫涕。我乃先世自造此缘。要当受之。无可逃避处。此对亦非父作。亦非母作。亦非王作。亦非天作。亦非沙门婆罗门所作。本我自造。今自受之。诸漏尽神通者。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曾所说偈曰  世人所作行  或作善恶事  此行还归身  终不朽败[败:毁坏]亡[亡:灭失]  【译文】释迦牟尼佛便跳跃到虚空,离开地面一仞高。木枪也跟随释迦牟尼佛,也高一仞,在佛前竖立。佛又上到二仞、三仞、四仞的高度,乃至七仞高度。枪也跟随上到七仞的高度。世尊又上到一多罗的高度,枪也高一多罗。佛再次上到七多罗的高度,枪也跟随上,竖立在佛前。佛又上到七里的高度,枪也高七里。佛又上到十里的高度,枪也上到十里的高度。佛又上到一由延的高度,枪也跟随到一由延的高度。佛又上到七由延的高度,枪也上到七由延的高度。佛在空中,化作青石,青石厚六由延,纵广十二由延。佛在青石上面竖立,枪便穿透青石,在佛前竖立。佛又于空中,化作水,纵广十二由延,深六由延。佛在水上立。枪又穿过水,在佛前竖立。佛又在空中,化作大火,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佛在火焰上站立,枪也穿过火焰,在佛前竖立。佛又于空中,化作旋风,旋风纵广十二由延,高六由延。佛在风上竖立,枪从傍边斜插来,在佛前竖立。佛又上到四天王宫殿中住,枪也跟随着在佛前竖立。佛又上到三十三天上辟方一由延瑠璃石。佛在上面站立,枪也跟着来,在佛前竖立。佛离去后,四天王相互转告说:佛畏惧此木枪,木枪也跟逐而不停止。四天王一起都不开心。释迦牟尼佛从三十三天化去,到焰天。佛在焰天化去,到兜率。佛在兜率化去,到涅摩地。佛在涅摩地化去,到婆罗尼蜜。佛在婆罗尼蜜化去,到梵天。木枪从三十三天,依次跟随而来,直至到达梵天,在佛面前竖立。诸位天都相互说:佛畏惧这个木枪,弃舍而逃跑,然而木枪追逐而不停止。这时世尊与梵天讲说自己的宿世因缘法。释迦牟尼佛从梵天还,至婆罗尼蜜。佛又从婆罗尼蜜下到涅摩罗地。佛又从涅摩罗地下至兜率。佛又从兜率下至焰天。佛又从焰天下至三十三天。佛又从三十三天下至四天王。佛又从四天王下还至罗阅祇。释迦牟尼佛经过诸天界,都为他们讲说宿世因缘法。木枪也从上至下到达罗阅祇。佛也为罗阅祇人讲说宿世因缘法。释迦牟尼佛与比丘僧出罗阅祇城。木枪也跟在佛的身后,国人都跟随佛出城。佛问众人:你们想到哪里去呢?众人回答说:我们想跟随如来看其中的因缘。佛对众人说:你们都各回各家吧。如来自己明白因缘成熟的时间。阿难问佛:如来为什么要让众人回去呢?佛对阿难说:若众人看见我偿还这个因缘,都当闷死堕地。阿难便默然不语。世尊立即回到竹园僧伽蓝中自己的寮房,并命令诸位比丘:你们要各自回到自己的房间。诸位比丘接受教导回到自己的房间。阿难问佛:我该怎么办呢?佛对阿难说:你也回到自己的房间。阿难就回到自己的房间。佛便心里想:这个因缘是我自己曾经造的,一定要偿还。佛就拿来大衣,叠了四叠[不知该如何翻译,请指教。]。佛回到自己的法座上。佛便伸开右脚。木枪便从佛的右脚背进入,穿过大地,地深六万八千由延。木枪穿过此地入水。水也深六万八千由延。木枪穿过水而入火。火高六万八千由延。木枪穿过火就变焦了。当时大地六次反复震动。阿难及诸位比丘,各自心里想:今天此地震动,木枪必刺穿佛的脚。佛被刺后苦痛、辛痛、疼痛、断气痛。阿难就来到佛所,见佛的脚被木枪刺出一个大疮,阿难便闷死倒地。佛便用水洒阿难,阿难这才醒来。阿难起来后,礼佛的脚,摩拭佛的脚,叹息感伤佛的脚。阿难哭泣流泪说:佛用这个脚行走至树下来降魔。佛上至三十三天,为母说法。世尊金刚身体,由于什么因缘而被这个小木棍像这样伤害。佛对阿难说:你先停止、不要涕泣。世间因缘,轮转生死,有这样的苦患。阿难问佛:现在疮痛变严重了还是减轻了?佛对阿难说:逐渐在减轻。舍利弗带领比丘僧们来到佛的住所,稽首佛足,做礼后在一面站立。舍利弗问佛:不知道您的疮痛变严重了还是减轻了?佛对舍利弗说:疮痛渐渐减轻了。这时比丘众中有烦恼没有断尽的人,见到这个枪疮后,都悲伤呼喊号啕痛哭说:世尊大慈大悲,没有什么不去济度的。而为什么会有这个痛缘呢?佛对这些比丘说:。你们先停止、不要再哭泣。我是先世自己造下的这个因缘,一定要经受的,没有可逃避的地方。这个因缘不是我父亲做的,也不是我母亲做的,也不是国王做的,也不是上天做的,也不是沙门、婆罗门做的,是我自己做的,今天要受报。诸位烦恼断尽有神通的,各自默然思惟,佛往日曾所说的偈:  世人所作的行为啊 作了善或恶的事情  这些行为要自身受报啊   最终都不腐朽毁坏灭失 【经文】 耆婆闻佛为木枪所刺。涕泣至阿阇世王所。阿阇世王曰。卿何以涕泣。耆婆答曰。我闻佛为木枪刺脚。是以涕耳。阿阇世王。闻此语。便从床上。闷死堕地。良久乃苏。举宫内外。咸皆惊怖。王起涕泣。敕诸臣曰。速疾严驾。欲至佛所。诸臣受教。即便严驾。白王曰。严驾已讫。王即便上车出罗阅祇[删除,534页上11]。城内四姓宗族。清信士女。闻佛为木枪所刺。王与弟耆婆。及此人众。百千围绕。共至佛所。下车脱冠。解剑退盖。步进诣佛。佛右胁侧卧。王礼佛已。手捉佛足。摩抆[抆:擦拭]。[此处应断]口呜[是“呜”不是“鸣”,p534页上15行]。自称国号姓名曰。摩竭王阿阇世问讯[问讯,534页上15]世尊。疮痛宁有小损不。佛报阿阇世。当使大王。常得安隐。长寿无病。王当治以正法。莫行非法。佛便命王使坐。王即就坐。王问佛言。我从如来所闻。佛身金刚。不可毁坏。不审今者何为此木枪所刺耶。佛告王曰。一切诸法。皆为缘对。[此处应断]所坏我身。[此处应断]虽是金刚。[此处应断]非木枪能坏。宿对所坏。于是世尊。即说颂曰 世人所为作  各自见其行  行善得善报  行恶得恶报  【译文】 耆婆听闻释迦牟尼佛被木枪所刺,哭泣着来到阿阇世王的住所。阿阇世王说:你为什么要哭泣?耆婆回答说:我听闻佛被木枪刺伤脚,所以哭泣。阿阇世王听闻这句话,便从床上晕过去堕到地上,很长时间后才苏醒。王宫内外,都十分惊怖。阿阇世王起来后哭泣着对诸位大臣命令:赶快准备好车马,我要到佛的住所。诸位大臣接受命令,很快准备好了车马。大臣对国王说:车马已经准备好。阿阇世王即便上车出罗阅祇城。城内的四个种姓宗族以及清信士女听闻佛被木枪所刺。阿阇世王与弟弟耆婆,以及这些人们百千层地围绕,一起来到佛所。国王及臣民下车脱帽,解下刀剑,退下顶盖,步行走进佛所。佛右胁侧卧。国王礼佛后,手拿佛足。抚摩擦拭,口中叹息悲伤[该如何翻译,请赐教]。自己报上国号、姓名说:摩竭王国的阿阇世国王问候世尊。您的脚疮痛好些没有?佛告诉阿阇世王说:应当使得大王常常获得安隐,长寿而没有疾病。国王应当用正法去统治,不要用非法。佛便让国王坐下。国王就坐下。国王问佛说:我从如来那里听闻,佛身是金刚,不能够毁坏。不知道为什么您今天被木枪所刺?佛告国王说:一切各种法,都是相应的因缘宿对。所伤害的我的身体虽是金刚,不是木枪所能损坏的,而是往昔的因缘所损坏。于是世尊即说颂: 世人的所作所为啊   各自受报各自业果 行善事得善报   行恶事得恶报  【经文】 是故大王。当学舍恶从善。愚[534下10行]騃[騃:假借为“佁”。愚,无知 [stupid] 騃,痴 也。——《广雅》 騃,无知之貌。——《苍颉篇》 内实騃,不晓政事。——《汉书·息夫躬传》。注:“愚也。”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背痛宿緣經第五白話翻譯P530-531

佛说背痛宿缘经第五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于是佛语舍利弗。往昔久远世时于罗阅祇。时大节日聚会。时国中有两姓力士。一姓刹帝利种。一姓婆罗门种。亦来在会。时两力[原文无此字,p530]共相扑。婆罗门力士语刹帝利力士曰。卿莫扑我。我当大与卿钱宝。刹帝利便不尽力。戏令其屈伏也。二人俱得称。皆受王赏。婆罗门力士竟不报刹帝利力士所许。到后节日。复来聚会相扑。婆罗门力士复求首刹帝利力士如前相许。刹帝利力士[删除,530页下9]。复饶不扑。得赏如上。复不相报。如是至三。后节[节日,530页下10]日复会。婆罗门力士重语刹帝利力士曰。前后所许。当一时并报。刹帝利力士心念曰。此人数欺我。既不报我。又侵我分。我今日当使其消。是刹帝利便亁笑语曰。卿诳我满三。今不复用卿物。便右手捺项。左手捉胯腰。两手蹵之。挫折其脊。如折甘蔗。擎之三旋。使众人见。然后扑地。堕地即死。王及群臣。皆大欢喜。赐金钱十万。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刹帝利力士扑杀婆罗门力士者不。则我身是。婆罗门力士者。地婆达兜是。佛语舍利弗。我尔时以贪恚故。扑杀此力士。以是因缘。堕地狱中。烧煮榜治。经数千岁。今我已成阿惟三佛。诸漏已尽。尔时残缘。今故有此脊痛之患。于是世尊。自说宿缘[此处不应断。宿缘颂。]颂曰 【译文】(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一次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位大比丘们在一起。这些大比丘都是阿罗汉,具有六通神足。仅仅除了一位叫阿难的比丘不是。于是佛对舍利弗说:以前遥远的时代,在罗阅祇,当时大节日有个聚会,那时国中有两个种姓的力士,一个是刹帝利种,一个是婆罗门种,都来到聚会中。那时两个力士共同相扑,婆罗门力士对刹帝利力士说:你不要扑我,我一定给您很多的钱财。刹帝利力士便不使劲,仅仅是摆样子,让婆罗门力士屈伏。二人都受到称赞,并都受到国王的奖赏。婆罗门力士竟不报答向刹帝利力士的许愿。到了后来的节日,又来聚会相扑。婆罗门力士又再次肯求首刹帝利力士,就像上次所许诺的。刹帝利力士又再次放过婆罗门力士,不去扑。他们都获得像上一次的奖赏,婆罗门力士又不相报。这样反复了三次。后来的节日里又再次相会,婆罗门力士又对刹帝利力士说:前后的许诺,我一定一起回报。刹帝利力士心里想:这个人数次欺骗我。既不报答我,又拿走我应得的奖赏。我今天应当把他消灭。这时候刹帝利便笑着说:你已经欺骗我三次了,今天不需要你的许诺。于是刹帝利力士便右手掐着婆罗门力士的脖子,左手捉住婆罗门力士的胯腰,两手用力压,折断了婆罗门力士的脊椎,就像折断甘蔗一样。刹帝利力士又举起婆罗门力士在空中转了三圈,让大众都看到。然后刹帝利力士把婆罗门力士扔在地上,婆罗门力士堕地后当下就死亡了。国王及群臣,都十分欢喜。国王赐给刹帝利力士金钱十万。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扑杀婆罗门力士的刹帝利力士是谁吗?就是今天的我啊!婆罗门力士就是今天的地婆达兜。佛对舍利弗说:我当时因为贪恚的缘故而扑杀婆罗门力士。因为这个因缘,我堕在地狱中,经历几千年的时间受到焚烧,煎煮,榜示,整治。今天我已修成阿惟三佛,所有烦恼已经断尽。因为那时的残余的因缘,所以导致今天有这种脊背疼痛的苦患。在那时,世尊自己亲自说过去因缘的偈颂道: 【经文】  节会共相扑  意欲屈彼人  一举扑著地  令其脊中折  以是因缘故  久受地狱苦  先世残余殃  故致脊痛患  此缘终不灭  亦不著虚空  护是三因缘  莫犯身口意  我自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阿耨大泉中  自说宿世缘  【译文】  节日聚会一起相扑啊  想要使得对方屈服  一次举起扔到地上啊   使对方脊椎当中折断  因为这个因缘啊   长久受到地狱苦  以前世代残余祸殃啊 所以导致脊椎患苦痛  这因缘终究不消灭啊   也不留著在虚空中  不要犯身口意三业啊 防护好着三种因缘  我自已修成尊贵佛果啊  得以成为三界的统帅  我在阿耨大泉中啊   亲自讲说以前世代的因缘  【经文】佛语舍利弗。汝见如来。众恶已尽。诸善普具。诸天龙神帝王臣民。一切众生。皆欲令得度。尚不免余殃。况复愚痴未得道者。佛语舍利弗。汝等当学是。护身三口四意三。佛说是已。舍利弗及五百罗汉八部鬼神。闻佛所说。欢喜受行。 【译文】佛对舍利弗说:你看如来,所有的恶已经尽除,所有的善全部具备。天众们,龙神们,皇帝们,国王们,大臣们,百姓等一切众生,如来都发愿使得他们得到度化,尚且不能免除剩余的祸殃,更何况那些愚寐,痴顽的没有得道的呢?佛对舍利弗说:你们应当这样学习,防护杀、盗、淫三种身业,妄语、绮语、两舌,恶口四种口业,贪、嗔、邪三种意业。释迦牟尼佛宣说了这些以后,舍利弗和五百位罗汉,八部鬼众和神众,听闻佛所讲说的,欢欣喜悦,接受并依教奉行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骨節煩疼因緣經第四白話翻譯p529-530

佛说骨节烦疼因缘经第四 【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罗汉,P529上12]。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佛语舍利弗。往昔久远世。于罗阅祇城中。有一长者子。得热病。甚困[困:急难、危难 [be anxious to help;danger and disaster] 能急人之困。——《史记·魏公子列传》 ]。其城中有一大[大:学识渊博的 [be learned;have great learning] 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上》 ]医子[子:人的通称 [person]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诗·邶风·匏有苦叶》 ]。别识诸药。能治众[众:众多]病。长者子呼[呼:召唤]此医子曰。为我治病愈。大与卿财宝。医子即治。长者子病既得差之。后不报其功。长者子。于后复病。复命[命:使也,指派]治之。差不答劳。如此至三。不报如前。后复得病。续唤治之。医子念曰。前已三差。而不见报。长者子曰。卿前后治我。未得相报。今好治我。差当并报。医子念曰。见欺如此至三。如诳小儿。我今治此。当令大[超过一般,性质严重]断[斩杀,宰杀 [kill] 大者立断。——《汉书·淮南历王长传》 ]。即便与非药。病遂增剧[增剧:加重,增多]。便致无常。佛语舍利弗。汝知尔时医子不。则我身是。尔时病长者子者。地婆达兜是也。佛语舍利弗。我尔时与此长者子非药。致令无常。以是因缘。数千岁受地狱烧煮及畜生饿鬼。由是残缘。今虽得作佛。故有骨节烦疼病生。于是佛说宿缘[此处不应断。宿缘颂]颂曰 【译文】(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那时[此处修改]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位大比丘们在一起,都是阿罗汉,六通神足。仅有除了一位比丘叫做阿难的。佛对舍利弗说:从前非常遥远的时代,在罗阅祇城中有一位长者儿子,患了急性发作以体温增高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十分危难。这个城中有一位学识渊博的医生,(能辨别识别各种药材,能治疗众多的疾病。长者的儿子召唤这个学识渊博的医生说:请为我把病治好,我将给您很多的财宝。医生就治疗了,长者儿子的病就得到痊愈了。后来却不回报医生的功德。长者的儿子,在那以后又患病,又指派医生治疗他。痊愈了但却酬给医生的功劳。像这样有了三次,像以前一样不给医生酬劳。后来又得病了,继续召唤医生治疗他。医生心里想:前面已经治好三次,而不见回报。长者儿子说:您前后三次治好我的病,没有获得相应回报。今天您好好医治好我的病,痊愈了必当一起报答。大医子心里想:被他这样欺骗有三次了,如同欺骗小孩子。我今天治疗他,应当对他做出重大了断。就给他不正确的药,病就更厉害了,就导致他死了。佛对舍利弗说:你知道那时的医生吗?就是我的前身。那时生病的长者儿子,就是今天的地婆达兜。佛对舍利弗说:我那时给那个长者儿子不正确的药,导致长者儿子死亡。因为这个因缘,数千年来受到地狱的焚烧烹煮以及畜生、饿鬼的报应。由于这个残存的因缘,今天虽然得以成佛,还有骨头关节各种各样疼痛的疾病产生。于是佛说前生的因缘,唱颂道: 【经文】  我往为医子  治于长者儿  嗔恚与非药  由此致无常  以是宿因缘  久受地狱苦  尔时余因缘  故致烦疼患  因缘终不灭  亦不著虚空  以是三因缘  尽护身口意  我自成尊佛  得为三界将  故说先世缘  阿耨大泉中  【译文】   我往昔是医生啊     为长者儿子治疗  因为嗔,恚,给予不正确药啊  因此导致长者的儿子死亡  由于这个以往的因缘啊   我长久忍受地狱的罪苦  那个时候留下的因缘啊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

龍藏小乘單譯經佛說苦行宿緣經第十白話翻譯p545-p549 (

佛说苦行宿缘经第十 [545]【经文】闻如是。一时佛在阿耨大泉。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阿罗汉。六通神足。唯除一比丘。阿难也。是时佛告舍利弗。往昔波罗奈城边。去城不远。有多狩邑。中有婆罗门。为王太史。国中第一。有一子。头上有自然火鬘[鬘:花环]。因以为[以为:用作]名。姿首[姿首:容貌]端正。有三十相。梵志[.梵语意译。指婆罗门。]典籍。图书谶[此处应为谶,俗作䜟。P545《說文》驗也。《徐曰》凡讖緯,皆言將來之驗也。《六書故》前定徵兆之言也。《釋名》纖也。其義纖微也。《史記·趙世家》公孫支書而藏之,秦讖於是出矣。《後漢·光武紀》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註》讖,符命之書也]记[谶记=谶书]。无事不博[博:知道得多]。外道禁戒及诸算术。皆悉明练[明练:明达纯熟]。 【白话】(我)听闻佛像这样(宣讲):那时佛在阿耨大泉,和五百名大比丘们在一起,都是阿罗汉,具备六种神通,除了一个比丘,就是阿难。那时佛告诉舍利弗,过去在波罗奈城的边上,离城不远的地方有个多狩邑,其中有个婆罗门。这个婆罗门为国王的太史,在国家里是第一的。他有一个儿子,头上有自然的火的花环,因此用作儿子名字。这个儿子容貌端庄匀称,有三十种相。婆罗门法典,图籍,画册,书籍,谶纬之书,没有事情不知道的。外道的各种禁条戒律和各种算术,全部都明达纯熟。 【经文】时有一瓦师[瓦师:制造陶瓦器的工匠。《百喻经·雇倩瓦师喻》:“我须瓦器以供会用,汝可为我雇倩瓦师。” 清 梁章鉅 《称谓录·百工》:“《波罗密经》:譬如瓦师作器,知大小深浅。” ]子。名难提婆罗。与火鬘少小亲友。心相敬念。须臾不忘。瓦师子。精进勇猛[勇猛:勇敢有力]。慈仁孝顺[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遵从父母意志]。其父母俱盲。供养二亲。无所乏短。难提婆罗虽为瓦师。手不掘地。亦不使[使:差遣]人掘。唯取破[破:损坏]墙,崩[崩:倒塌]岸[《小雅》高岸爲谷。 又階也]及鼠壤[鼠壤:鼠穴之土。一说鼠作穴所出的土。《庄子·天道》:“鼠壤有餘蔬。”]。和[在粉状物中搅拌或揉弄使粘在一起]以为器。成好无比。若有男子女人欲来买者。以谷麦麻豆置地。取器而去。初[初:全;本来就 [whole;all] 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后汉书》 ]不争[不争:不在乎,不要紧]价数。亦不取金银财帛。唯取谷米。供食而已[而已:罢了]。 【白话】当时有一个制造陶瓦器工匠的儿子,名叫难提婆罗,和火鬘从小亲近友爱,心中相互尊敬和挂念,时刻都不曾遗忘。这个瓦师的儿子,为人精进勇敢有力,慈善仁爱,赡养父母尽心尽力,遵从父母意志。他的父母都是盲人,他供奉赡养双亲,没有地方匮乏短缺的。难提婆罗虽然是瓦师,自己不掘地挖土,也不差遣其他人挖掘。只取用损坏的墙壁、崩塌的台阶和老鼠作穴所出的土,搅拌揉弄使粘在一起使之成为器皿,完成品好得无与伦比。如果有男人女人打算来买的,就把谷子、麦子、麻和豆子放在地上,拿取器物就走。本来就不在乎价格数量,也不收取黄金,白银,财宝和布帛,只收取谷物米稻,用来食用罢了。 【经文】迦叶如来所住精舍。去多狩邑不远。与大比丘众二万人。皆是罗汉。护喜语火鬘曰。共见迦叶如来去乎。火鬘答曰。护喜用[用:需要]见此髡头道人为[为:用于句尾,表示感叹 予无所用天下为。——《庄子》 何命焉为。——《墨子·公输》 ]。直[直:只,仅仅]是髡头[亦作“髠头”。 剃去头发。]人耳。何有道哉。佛道难[难:不容易办到]。不得。如是至三。护喜后日复语火鬘曰。共至水上澡浴乎。火鬘答曰可尔。便共诣水。澡浴已。著衣服。护喜举右手。遥指示曰。迦叶如来精舍。去是不远。可共暂[暂,暂时,短时间内]见不。火鬘答曰。护喜用见此秃头道人为。秃头道人。何有佛道。佛道难得。护喜便捉火鬘衣。牵曰。共至迦叶佛去来[来:语气助词]。佛去甚近。不远。火鬘便脱衣。舍走[走,奔跑]。护喜逐后。捉腰带。挽[挽:拉,牵引]曰。为[或,抑 [or]——表示选择关系]可暂共见佛便还耶。火鬘复解带。舍走曰。我不欲见此秃头沙门。护喜便捉其头。牵曰。为[为:和]一过共见佛去来。 【白话】迦叶如来所住的精舍离多狩邑不远,和大比丘们二万人,都是罗汉。护喜对火鬘说,一起去见迦叶如来吗?火鬘回答说,护喜,我们需要去见那个光头修道的人啊!仅仅是个剃去头发的人罢了,有什么道行呢?佛道是艰难的,不容易获得。像这样说了三次。护喜过了些日子又对火鬘说,一起去水上洗浴吗?火鬘说好啊。于是就一起去到水边,洗浴结束,然后穿上衣服。护喜举起右手,向远处指示说,迦叶如来的精舍,离开这里不远,可以一起短时间内去看看吗?火鬘回答说,护喜需要去见那个光头修道的人啊!光头修道的人,有什么佛法道行。佛道是很难得到的。护喜便抓住火鬘的衣服,牵拉着说,一起迦叶佛的地方去吧,离开佛这么近,不远的。火鬘就脱下衣服,丢下衣服就跑。护喜从后面追上,抓住腰带,牵拉着说,抑或可以短时间内一起去见佛就回去好吗?火鬘又解下腰带,丢掉腰带就跑,说道:我不想见这个秃头僧侣。护喜便捉住他的头,牵拉着说,跟我一起过去一起去拜见佛吧。 【经文】佛语舍利弗。尔时波罗柰国俗。讳捉人头。捉头者。法皆斩刑。火鬘代其惊怖。心念曰。此瓦师子。分死[分死;定死,必死]捉我头耶。护喜语火鬘曰。尔[尔,这样,如此]我死。终不相置[置:赦免,豁免]。要[要;一定,必须]当使卿见佛。火鬘心念。此非小事。必当有好事耳。乃使此人分死相捉。火鬘曰。放我头。我随子去耳。护喜即放。火鬘便还。结[结,通“髻”。总发,挽发而结之于顶]头。著衣服。即相随共诣迦叶佛所。护喜礼迦叶如来足。于一面坐。火鬘直立举手。问讯而已。便坐一面。 【白话】佛对舍利弗说,当时波罗奈国的风俗,忌讳抓人的头。按照法律,抓别人的头都要处以斩刑。火鬘心中替他吃惊恐怖,心里想道,这个瓦师子,拼死抓住我的头啊!护喜对火鬘说:我这样死了,终究不放开你,必须应当使得您去拜见佛。火鬘心想,这不是小事,一定应当有好处的事情吧,才能让这个人拼死抓着我。火鬘说,放开我的头,我跟随你去吧。护喜当即放开,火鬘便回来,挽发在头顶盘好,穿好衣服,就跟随着一起来到迦叶佛处所。护喜顶礼迦叶如来的脚,在一边坐下。火鬘站着举了举手,问候了一下罢了,就坐在一边。[P546] 【经文】护喜叉手白迦叶佛言。此火鬘者。多狩邑中太史之子。是我少小亲友。然其不识三尊。不信三宝。不见[接触,遇到:怕~风。~习。]佛。不闻法。不供养众僧。愿世尊开化[开导;感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迦叶波佛 出现於世,转妙法轮,开化含识,授 护明菩萨 记曰:‘是菩萨於当来世众生寿命百岁之时,当得成佛,号 释加牟尼 。’”]愚冥。使其信解[佛教谓对佛法心无疑虑、明见其理为信解。]。火鬘童子。熟视[熟视:注目细看]世尊。从头至足。从足至头。睹佛相好。威容[威容:庄重威严的仪容]巍巍[崇高伟大。《论语·泰伯》:“巍巍乎! 舜 禹 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诸根寂定[佛家谓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纯淑[美善]调和[调和:协调]。以三十二相。严[严:庄重]饰其体。八十种好。以为[以为=以之为]姿媚。仪如娑罗树华。身犹须弥山。无能见其顶。面如月满。光如日明。身色如金山。火鬘见佛相好已。便念心曰。我梵识[识:知识]记[记:记载事物的书册或文章]。所载相好。今佛尽有。唯无二事耳。火鬘于是。说偈问曰 【白话】护喜双手合十对迦叶佛说,这个火鬘,是多狩邑太史的儿子,是我自小的亲密好友。但是他不认识三尊,不相信三宝,不接触佛,不听闻佛法,不供养僧人们。希望世尊能开导教化他的愚痴和冥顽,让他对佛法心无疑虑、明见其理。火鬘注目细看世尊,从头到脚,又从脚到头。看见佛相[建议保留原文。]好,庄重威严的仪容崇高伟大,眼、耳、鼻、舌、身五根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美善协调。凭借着三十二种相,庄重装饰他的躯体。八十种好,把它们作为美好姿态。仪态犹如娑罗树的花朵,身体犹如须弥山。不能看到他的头顶。脸如满月,光明如同灿烂太阳,身体的颜色好像金山。火鬘见佛相好之后,心中便想:我们梵文的知识和记载事物的书册文章,所记载的各种相好,今天佛都有了,唯独缺了两件事罢了。火鬘于是说偈子问佛: 【经文】 所闻三十二  大士之相好  于此[于此:如此]人中尊  唯不睹二事  岂有丈夫体  犹如马藏不  宁[宁:岂,难道:王侯将相~有种乎?]有广长舌  覆面舐头不  愿为[为:作为,做出]吐舌示  令我决[决:决断]狐疑[狐疑=猜疑] … Continue reading

Posted in Uncategorized | Leave a comment